日本寿司的起源
日本寿司的起源
寿司作为日本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之一,深受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然而,你是否知道寿司最初其实是作为一种保存食品而存在的?从简单的街头小吃到如今的高级料理,寿司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本文将为你详细讲述日本寿司的起源与发展。
从快餐到高级菜
关于寿司的名称、形状和味道等,正像外国人所知道的那样,爱吃的不爱吃另当别论,凡是来过日本的人或是对日本有兴趣的人,大概都会从书本上或从别人的谈话中对寿司有所了解:寿司就是把金枪鱼或是鲣鱼等切成一口能吃下去的小簿片,然后用手把它攥在米饭团的上面……
而事实上寿司有着令人意想不到的历史和文化因素,很难用一两句话简单地把它说清楚。实际上我们现在对寿司的认识已与过去有了很大的变化,对此日本人也有很多误解之处。
现在我们一提到寿司,马上就会联想到加醋的米饭团上放新鲜的鱼暇之类的海鲜,蘸着酱油和绿芥茉吃的一种食品。其实在日本各地寿司的种类很多,其形状大多数都与上述寿司形状完全不一样。例如:三重县伊势地区有被称为"手捏寿司"的家乡饭。这种寿司是把金枪鱼切成一定大小的块,然后和紫菜及加醋米饭拌在一起吃。这种寿司没有什么特定的形状,也不用手把米饭攥成米饭团。而平时我们说的寿司是指"攥寿司"。实际上,除攥寿司之外,还有很多各式各样的寿司。但是我们还是先来谈谈攥寿司。
追溯攥寿司的来源,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其历史渊源并不久远,在江户时代的延宝年间(1673年至1680年)(这里需要提的是,严格来说绳纹时代捏成的杂食也算是寿司的起源),京都的医生松本善甫把各种海鲜用醋泡上一夜,然后和米饭攥在一起吃。可以说这是当时对食物保鲜的一种新的尝试。在那之后经过了一百五十年,住在江户城的一位名叫华屋与兵卫的人于文政六年(1823年)简化了寿司的做法和吃法,把米饭和用醋泡过的海鲜攥在一起,把它命名为"与兵卫寿司",公开出售。这就是现在的攥寿司的原型,这种说法早已成为定论。在东京及近郊不少地方可以看到挂着"华屋与兵卫"字号的日式餐馆连锁店,其名称即来源于此。这也就是说,现在在日餐中最具代表性的食物--攥寿司的历史并不长,只有一百五十多年。(在那之前所说的寿司时并不是指这种攥寿司,而是指一种腌制食品"熟(驯)寿司"。)
下面再谈谈绿芥末。寿司原来是一种倾向于甜味的食品,所以绿芥末与寿司饭团一起食用的历史也很浅。原来的想法是利用芥末的辛辣来保持寿司材料的新鲜程度。
现在,寿司成了高级饭菜的代名词,可是,最初寿司是小摊上的一种"小吃",也可以说是日式"快餐"。甚至到了现在,寿司店的厨房和食堂仍没有隔开,寿司师傅就在站在柜台里当着客人的面用手攥寿司。有的寿司店在柜台上方有像屋檐的样子的装饰物,保留着江户时代寿司摊的遗风。
想吃寿司,不一定非要去寿司店。可以让店里的人把订的寿司送到家中享用。这时,可以看到盛寿司的器具或寿司饭盒里有绿叶作装饰。过去我也只把它当做一种装饰而已。可是通过这次查找资料才知道这是寿司店为让送货人便于了解寿司应该送往何处而放的标致。在江户时代识字的人还不多,用文字写明送往何处是一件困难的事。而用绿叶剪成对方家纹的样子便可以一目了然。
除攥寿司之外,还有"卷起来"的寿司,这是指"海苔卷"。但是其中把煮好的干胡萝条卷起来的"干瓢卷"是从江户时代起就有的。进入明治时代以后又有了把金枪鱼的红色鱼肉卷进去的"铁火卷"。(为什么叫"铁火卷"呢?在日本,过去称赌博和赌徒为"铁火打"。"铁火卷"名称的来由似乎是由于人们一边赌博一边把这种寿司作为小吃来吃的缘故。这很像英国的有关"三明治"名称来源的传说。)
似乎是进入昭和时代以后,才开始有了吃寿司的各种规矩。这是在自称为"美食家"的人们当中慢慢形成的。但是回顾一下寿司的原点,可以看出,攥寿司原是作为一种方便食品出现的。为此,"考证"得过多过细也许反而会显得繁琐。
从保存食品到生鲜食品
把鱼和盐及酒糟放在一起不是为了搅拌着吃,而是为了保存。实际上,加入米饭是事过多年之后的事了。而且加入米饭也是为了保存,因为米饭可以促进发酵提高防腐能力。也就是说,当初寿司并不是"米饭加小菜"的食物,只是保存鱼肉的一种方法,米饭是为达此目的而加入的一种"媒介"。这种主要目的在于保存的鮓被称为"驯寿司",区别于"手攥寿司"。
由于主要目的在于保存食物,为了防止腐烂,人们采取了各种办法。不只是等待自然发酵,有时加醋,或者压成各种形状,这些方法逐渐成了人们常用的方法。我想对于这一点是不难理解的。现在我们一提到寿司就会联想到以新鲜为特点的"手攥寿司",可是如果去地方城镇的话就很少能看到用手一个一个地攥起来的米饭团,大部分都是把寿司米饭放在箱型或圆筒型的木制模具里压,然后用刀切好,这叫"模压寿司"。这种寿司的历史较之"手攥寿司"更长。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过去日本极为缺少食物,想获得新鲜的动物蛋白是很不容易的。在中国过去没有做寿司的必要,在日本寿司则成了具有代表性的食品,这一道理是不难理解的。
能长时间保存的寿司作为便当盒饭当然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坐电车旅行的乐趣之一就是尝一尝各地的"车站便当",其中有种各样的寿司便当。
在这里难以把全国的各种寿司一一地加以介绍。不过可能介绍几种具代表性的和罕见的寿司。
上述谈了有关"寿司"的历史和原来的形状,但是对于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来说,还是"手攥寿司"最为亲切,而且它对日本人来说是最好吃的食品。最近有很多寿司店经营"旋转寿司",价钱便宜,吃起来很随便。从寿司店的角度来说,可以节省人员费用,大量购入材料,是一种薄利多销的经营方式,现在在香港、台湾和美国等地很流行。"旋转寿司"可以说是把寿司快餐化,不需要特别的知识和吃法。
上一节本文曾提到,"手攥寿司"出现时也是一种简单的快餐,没有很麻烦的吃法和忌讳。事实的确如此。但是,在那之后人们更加追求"寿司"用鱼的新鲜程度,寿司逐渐变成了高级食物,寿司店的顾客和厨师对"寿司"产生了一种特别的意义。因此,我们没有必要拘泥于那些"没有确实根据的规矩",但是做为一种杂学和知识了解一下还是很有意思的,在本文的最后介绍一些所谓的"寿司通"所用的"没有道理的规矩"。
(没有道理的规矩)
"寿司通"说:煎蛋寿司和穴子鱼寿司的味道最能代表寿司店的水平。因为寿司店很少用这样加热后的材料做寿司,所以能反映出师傅的手艺。但是寿司店的好坏还是靠材料的新鲜程度。
"寿司通"说:应当先吃红肉鱼然后再吃白肉鱼,最后做为点心吃煎蛋寿司是正确的顺序等等。可是实际上不必受那样的约束,自己喜欢怎么吃就怎么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