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药名方之苓桂术甘汤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药名方之苓桂术甘汤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tianshifudaoyi.com/home/index/article/id/2605.html

苓桂术甘汤,在中药方剂中属于祛湿剂,被收录于首批《古代经典名方目录》。方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组成。

苓桂术甘汤的出处

本方出自东汉《金匮要略》中的“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原文记载为“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该方的药物用量为“茯苓(四两),桂枝(三两),白术(三两),甘草(二两)”,制法与服法为“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则利。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

后世历代医学论著中对该方多有记载,且以明、清两代医书的记载居多。在历代记载中,苓桂术甘汤曾出现多个异名,如《伤寒论》中被叫做“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脉经》中名为“茯苓桂枝术甘草汤”,《医宗必读》和《医理真传》中名为“桂苓术甘汤”,《伤寒六书》中被叫做“茯苓白术桂枝甘草汤”,《金匮要略注》中记为“茯桂术甘汤”,《伤寒大白》中为“苓术甘桂汤”,《伤寒温疫条辨》中记为“桂苓甘术汤”等等。

苓桂术甘汤的方义功效

本方是治疗痰饮病的经典处方,具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湿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中焦脾阳不足、水饮停聚心下的痰饮病,症见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等。

方中重用茯苓为君药,既可健脾利湿又能渗湿化饮,消除已经聚集的水饮和邪气,从而消除生痰之源;以桂枝为臣药,既能温阳化气、平冲降逆,又可通阳输水、从汗而解;以白术为佐药,既能燥湿,又可助茯苓消痰以除支满;甘草配伍桂枝可辛甘化阳,配伍白术可益气健脾,还能调和诸药,为佐使药。

君臣相合为利水平冲之常用组合,君佐相须为健脾祛湿的常用组合,臣佐同用为温阳健脾的常用组合。而甘草在全方之中既助了温补中阳之力,又奏了益气健脾之功。

《金匮要略》云“病痰饮者, 当以温药和之”。此四药合用,达到了温阳健脾以助化饮,淡渗利湿以平冲逆的功效。全方温而不燥、利而不峻,配伍严谨且标本兼顾,方能成为治疗痰饮病的经典和剂。

苓桂术甘汤的应用

《金匮要略》记载苓桂术甘汤主要用于治疗中阳不足所致的痰饮病。

后世历代医家亦有所发挥,如《圣济总录》中用其治疗“三焦有水气,胸胁支满,目眩”,《御药院方》中载其可治疗“心下逆满,气上冲胸,时发烦渴”,《医宗金鉴·订正金匮要略注》中用以治疗“阳虚水盛”,《血证论》载其“治水气凌心大效”,《医述》中用于“脾、肾阳虚,膀胱气化不通者”等等。

纵观以其功能主治的范围,皆是在水湿痰饮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在原方基础上临证加减,用以治疗包括三焦水气、阳虚水盛、痰饮病、水气凌心、脾肾阳虚而膀胱气化不通、脾虚水肿、痰饮咳嗽呕水、湿袭阳明而发热、阳明头眩等病证。

在现代医学临床应用中,苓桂术甘汤主要被用于治疗循环系统疾病,如慢性心力衰竭、心绞痛、心律失常等;其次被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肝硬化腹水、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