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通胀都跑不赢,买养老金还有意义吗?”
“连通胀都跑不赢,买养老金还有意义吗?”
随着通货膨胀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养老金的投资价值。"连通胀都跑不赢,买养老金还有意义吗?"这个问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和数据分析,探讨养老金规划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的实际意义。
一、以前买的养老金,现在能领多少钱?
前不久,有位朋友给我们分享了一份老保单,那是他妈妈在1997年给他买的终身年金险:
这份保单按年来分期交保费,从1997年开始交钱,每年交360块,一直交到2010年。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份老保单,具体能领到多少钱:
在2011年~2013年间,也就是他读高中时,每年能领到将近500块。
到了上大学,每年有将近1000块,那时候他就拿着这笔钱,每年去周边的城市旅游。
25岁时,一次性收到了2835元,这笔钱刚好给刚毕业没多久的他,作为过渡性的生活费。
到这里,保单的收益还没结束,等到他60岁开始,每年还可以领到3874元的养老金,这笔钱只要他活着就能一直领。
虽然在通货膨胀下,保单领的钱价值似乎没有想象中那么高了,但它的长期IRR能超6%,放眼当下,也没几款产品能做到。
而且当年这份保单的交费期可横跨了十几年,一直到2011年才交完,每年交的钱也同样在贬值。
这样来看,以前买的保险,放到现在,其实收益表现也挺可观。那如果是现在买养老金,未来又是怎么样一个情况呢?
二、现在买养老金,跑不赢通胀?
其实不管我们把钱放哪,通货膨胀都是存在的。
就算放银行也一样,目前通胀率2%多点,银行5年定存利率也是2%,一样跑不赢,而买养老金至少还能锁定长期收益。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40年前1万块就能买房,放现在1万块可能也就大家一个月的工资,如此大的通胀幅度,难道不可怕吗?
实际想想,过去40年,我们国家大搞改革开放,经济迅猛发展,短短40年间,经济就增长了278倍,GDP排名更是从世界14名攀升到第2名。
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较大幅度的通货膨胀。
而近些年相信大家也能感觉到,经济增速已经慢慢放缓了,通货膨胀的速度也越来越慢了。
从近10年的CPI指数来看,我们国家的通胀率基本上稳定在2%~2.5%之间,去年甚至有些趋向通货紧缩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过去这几十年房价一路在飞涨,可能会给大家一种钱越来越不值钱的错觉。
实际上柴米油盐、鸡鸭鱼肉等日常生活用品,并没有太大的通胀幅度,比如10年前买个菜包子5毛钱,现在也只需1块钱,价格的变化并没有太大的感觉。
而与我们退休生活息息相关的,正是这些吃喝玩乐等日常生活支出。
三、无论通胀如何,养老都得提前规划
上面也说到,通胀是无法避免的,所以相比于纠结能否跑赢通胀,我们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提前规划,解决养老问题。
养老规划,本质上也是一场财务规划,它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来实现。
有些人更追求高收益,会选择买股票、基金等,但这种高风险高回报的方式通常也伴随着诸多不确定性。
而我们准备养老金的目的就是保证老了以后有钱花,因此,规划养老,更重要的应该是保证长期稳定的现金流。
像我们平常交的社保养老金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退休后,国家定时发放养老金,只要人活着,就能一直领钱。
不过,随着老龄化日渐严峻,社保养老金发放压力也越来越大,未来能领到的钱可能就不太够用了。
还有终身型养老年金险也一样,能活多久领多久,它的收益不一定最高,但具备安全稳健的特性,可以用来补充社保养老金缺口,保证退休后有稳定的现金流。
四、写在最后
未来是否会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现在我们无法预测,只有到了未来那一天,才能判断。
而人是必然会老的,所以不管养老金是否能战胜通货膨胀,我们都得提早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