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商都遗址:郑州历史探秘之旅
河南博物院&商都遗址:郑州历史探秘之旅
郑州,这座承载着八千年文明记忆的古都,拥有两颗璀璨的文化明珠:河南博物院和商都遗址。它们如同时间的见证者,诉说着中原大地的辉煌历史。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两处文化圣地,探寻中原文明的源远流长。
河南博物院:中原文明的瑰宝殿堂
河南博物院始建于1927年,是中国建立较早的博物馆之一,也是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其主体建筑以元代古观星台为原型,经艺术夸张演绎成“戴冠的金字塔”造型。冠部为方斗形,上扬下覆,取上承“甘露”、下纳“地气”之意,寓意中原为华夏之源,融汇四方。外部墙面为土黄褐色,取中原“黄土”“黄河”孕育了华夏文明之意。
博物院馆藏文物数量逾17万件,国家一级、二级文物逾5000件,尤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及石刻最具特色。精品文物数量多、种类全、价值大。其中,九大镇馆之宝更是不容错过:
- 贾湖骨笛:距今8000多年的七孔骨笛,是中国最早的乐器,展现了先民的音乐智慧。
- 杜岭方鼎:商代早期大型青铜器,重达86.4公斤,是商代青铜文化的杰出代表。
- 妇好鸮尊:商代晚期的青铜酒器,造型独特,工艺精湛,体现了商代青铜器的高超技艺。
- 玉柄铁剑:春秋时期的珍贵文物,是中国发现最早的铁剑之一,被誉为“中华第一剑”。
- 莲鹤方壶:春秋中期的青铜器,造型优美,工艺精湛,被誉为“青铜器之冠”。
- 云纹铜禁:春秋时期的大型青铜器,采用了失蜡法工艺,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使用该工艺的实物。
- 四神云气图壁画:西汉时期的壁画,被誉为“中国绘画的开篇之作”。
- 武则天金简:唐代女皇武则天的除罪金简,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件属于武则天的文物。
- 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北宋时期的瓷器,是汝窑瓷器中的精品。
博物院的基本陈列“泱泱华夏 择中建都”,以中原的建都历史为主线,以中原文明发展历史为纲,整合河南地区的文物。基本陈列位于主展馆1、2、3层,以时代为序,共分10个展厅,由新石器时代、夏商、西周、东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七部分组成。展厅之间相互串联,文物摆放紧凑,以宋元之前为主、为重。
此外,河南博物院还设立《国宝特展》专题展厅,实行轮换展出制度,每期选择院藏的一件重点文物进行深层次解读。其他专题展厅还包括《明清河南》《中原楚国青铜艺术》《巧工遗珍——院藏明清珍宝展》,并有与展览相配套的“社会教育体验厅”和“华夏古乐厅”。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11月,河南博物院正在举办“形以载情,象以传意——许鸿飞雕塑艺术展”。展览汇聚70余件雕塑作品,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群众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为传统博物馆注入了现代艺术的活力。
参观攻略:
-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馆)
-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8号
- 门票:免费(需提前预约)
- 交通:可乘坐地铁1号线至紫荆山站,或乘坐公交至博物院站
- 提示:建议提前通过河南博物院官网或微信公众号预约参观
商都遗址:3600年城址不移的传奇
郑州商都遗址,这处沉寂数千年的都城遗址,如今已焕发出新的生机。1950年,考古学者在二里岗遗址首次发现了一种介于二里头夏文化、殷墟晚商文化之间的青铜时代早期的考古文化,考古学家以发现地的名字命名其为二里岗文化。之后经过70余年的考古发掘,二里岗遗址(又被称郑州商城遗址)逐渐显露出完整清晰的面貌。它包括占地约3.25平方千米的都城遗址(包括三重城垣遗址、宫殿区遗址)和分布在城外的手工业作坊区、居民区、墓葬区遗址等等。
商城遗址最为显著的遗存是商代前期夯土城垣——近似长方形的城址四周是高筑的城墙,墙周长7000米,地面残留的墙垣最高处达5米,墙基最宽处达32米。台基多呈长方形,表面排列有整齐的柱穴,有的还保存着柱础石,台基附近曾出土有青铜管、玉管、玉片等装饰品。
3600年,城址不移,烟火不息,城墙在岁月中逐渐坍塌,也经过历代加盖、重修,今天依旧盘亘在商都遗址周围。考古学家许宏评价:“从二里头到二里岗,再到殷墟,数百年间中原王朝文明兴替流变。与被称为帝国的全球其他早期文明相比,二里岗文明毫不逊色,堪称中国乃至东亚第一个帝国。”许宏认为,郑州商城是当时东南亚乃至全球最大的超大规模都邑。二里头遗址约是3平方千米,而在二里岗,根据考古界的一般提法,“郑州旧城内外发现商代文化遗存的面积达25平方千米”;许宏也认为,作为中国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二里头文明是星星之火,到二里岗时期已经形成燎原之势,二里岗文明是二里头文明的光大。
商城遗址的西墙外和东南角各发现一处铜器窖藏,出土了大量的王室青铜礼器,都是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2023年,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是郑州商都遗址内城墙脚下发现的国内迄今最早“兆域”。墓地由人工挖掘的兆沟合围成近抹角长方形,东西长约240米,南北宽约130米,兆域面积3万余平方米。墓地共发现3处通道。其中,南部通道为陆地通道,北部有2处相邻的栈桥式通道。通道外侧均有门房类相关附属建筑的柱洞遗存。
郑州商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州商代遗址而建,突出遗址定位,按照“疏林草地、显宫露城”的设计理念,通过占地600余亩的考古遗址公园带,营造舒朗景观环境,构筑王城意象,彰显文化尊严,是一个以商代都城遗址保护展示为核心,集文化体验、教育休闲为一体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遗址公园内包含玄鸟广场、青铜模范广场、考古名家雕塑、汉白玉文化墙、城墙栈道等景观景点,浓郁的商都文化元素与四季特色植被景观相互辉映。
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位于郑州商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是一座讲述早商文化的专题遗址博物馆,展厅面积约5500平方米,是一处以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为主体、以纪念性景点和绿地为公共开放空间,集郑州商城遗址保护和管理中心、出土文物集中保存和展示中心、学术文化研究交流中心、郑州商文化公众传播宣传中心为一体,并肩负出土文物的保护、修复和存放等多功能的博物馆。
郑州商都文化中心是立足市民休闲与文化体验双重需求,以“共建·共享·共生”为理念,为管城区以及周边市民提供的一个集日常休闲、公共阅读、主题展览、研学教育、学术交流以及文化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泛研学文化休闲综合体。总建筑面积约2200平方米,由三层室内空间及大屋顶户外平台组成。
郑州商都文化中心二层的商都考古探索中心,是一个以面向青少年群体为主、以商都考古互动体验为特色的主题展厅,面积约800平方米。围绕郑州商代都城遗址考古探索,以“寻找大邑商-探索大邑商-想象大邑商”为策展脉络,在保证专业性的同时,应用多种数字化手段,创意性地将郑州商代都城遗址考古成果转化为立体场景、互动展项、多媒体交互装置及图文展板,致力于让观众有机会理解并触摸到数千年前商代都城的生活图景、社会秩序与思想边界,让观众跟着考古学家的脚步一步步揭开3600年前商代都城的神秘面纱。
东南城垣文化公园占地面积约28亩(含熊耳河),是郑州商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商代城为背景,兼具文化探寻及公共活动功能,集文化体验、休憩休闲、互动交流于一体的文化公园。主要包括郑州商都文化中心/考古探索中心、郑州向阳回族食品厂窖藏坑遗址展示区、模拟考古探方、儿童活动区、多功能廊架、景观桥等景点。
游览路线推荐:
- 文化体验游线:东门-郑州商都文化中心-郑州商城内城垣遗址-城墙里-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馆-书院幽荷-仁德亭-考古名家雕塑-商文化浮雕墙-伊训廊-青铜模范广场-郑州商都文化中心
- 考古研学游线:北2门-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馆-玄鸟广场-仁德亭-考古名家雕塑-商文化浮雕墙-伊训廊-青铜模范广场-郑州商城内城垣遗址-郑州商都考古探索中心-青铜器窖藏坑遗址-模拟考古探方
参观攻略:
-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馆)
-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城东路与东大街交叉口东北角
- 门票:免费
- 交通:可乘坐地铁2号线至东大街站,或乘坐公交至城东路东大街站
河南博物院和商都遗址,一北一南,如同两颗璀璨明珠,镶嵌在郑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它们不仅见证了中原文明的辉煌,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走进这两处文化圣地,感受八千年文明脉搏的跳动,让我们为这份厚重的历史传承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