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的唐朝皇帝
李隆基: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的唐朝皇帝
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称唐明皇,公元685年出生在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侫臣,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垂拱元年(685年)秋八月戊寅,李隆基生于东都洛阳。出生时其父李旦为帝,母窦氏为德妃。此时正是唐朝宫闱多事之秋。在他降临世间的前一年,他的祖母武则天与宰臣裴炎把他的伯父唐中宗废为庐陵王,其父豫王李旦被立为皇帝,是为睿宗。睿宗名为大唐国主,年富力强,却只能居于别殿,不许听政,一切大权都掌握在武则天手中。李隆基在这样复杂的宫廷环境中长大,从小就显示出非凡的智慧和胆识。
政治生涯
李隆基即位后,先起用姚崇、宋璟为相,其后又用张嘉贞、张说、李元纮、杜逻、韩休、张九龄为相。他们各有所长,并且尽忠职守,使得朝政充满朝气。而且李隆基在此时亦能虚怀纳谏,因此政治清明,政局稳定。李隆基采纳张九龄的建议,制定官吏的考核制度,使得吏治更加清明。他还重视地方官的选拔,亲自考核县令,使得地方治理得到加强。在经济方面,李隆基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均田制、租庸调制等,使得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评价
唐玄宗前期重用贤臣,励精图治,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但他在位的后期,沉湎酒色,荒淫无度,重用奸臣,政治腐败,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由此转衰。所以说,唐玄宗是一位功过都很突出的历史人物:
(1)唐玄宗统治前期,重视地方官的选拔,曾亲自考核县令,使得地方治理得到加强。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均田制、租庸调制等,使得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2)唐玄宗后期,由于沉湎酒色,荒淫无度,重用奸臣,政治腐败,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由此转衰。
轶事典故
呵斥武氏
李隆基英俊多艺,仪表堂堂,从小就很有大志,在宫里自诩为”阿瞒“,虽然不被掌权的武氏族人看重,但他一言一行依然很有主见。在他七岁那年,一次在朝堂举行祭祀仪式,当时的金吾大将军(掌管京城守卫的将军)武懿宗大声训斥侍从护卫,李隆基马上怒目而视,喝道:“这里是我李家的朝堂,干你何事!”
家族成员
皇后
- 王皇后(结发妻子)
- 武惠妃(初封婕妤,追赠贞顺皇后)
- 杨贵嫔(追赠元献皇后,肃宗李亨生母)
嫔妃
- 董贵妃(原为良娣,见于《全唐文 卷十九》册封皇帝良娣董氏等诰。)
- 杨淑妃(杨真一,原为良娣,开元中出家,天宝八年去世。)
艺术成就
书法
李隆基工书,尤善八分、章草,是中国书法史上著名的帝王书家之一。《旧唐书·本纪》称李隆基“多艺尤知音律,善八分书”。书法工整、字迹清晰、秀美多姿。在唐朝书法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唐窦臮《述书赋》云:“开元应乾,神武聪明,风骨巨丽,碑版峥嵘,思如泉而吐风,笔为海而吞鲸。”《古今法书苑》称:“唐明皇工八分章草,丰茂圆劲,有龙章凤姿之状。”
诗歌
李隆基不仅在书法上有很高的造诣,其诗歌创作也颇具特色。他的诗作多以宫廷生活、宴饮娱乐、山水田园等为主题,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代表作品有《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孝经序》等。
诗文名句
李隆基的诗文名句流传至今,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中的“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孔子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李隆基的诗歌创作虽然数量不多,但其艺术成就不容忽视。他的诗作不仅展现了其个人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盛唐时期的文化繁荣。他的诗歌创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研究唐代文学和文化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