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迅雷不及掩耳出处介绍以及是什么意思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迅雷不及掩耳出处介绍以及是什么意思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lishiqiwen.com/article/15205.html

“迅雷不及掩耳”这个成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陌生,它常用来形容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但你知道这个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吗?它源自三国时期曹操在潼关之战中运用的一次经典战术。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曹操说:“敌军驻守潼关,如果我军贸然进入河东一带,他们必将派兵守卫各个渡口,那么我们就不可能顺利地渡过西河。因此,我故意带领大队人马进逼童贯,敌军尽全力守卫南边,西河守备空虚,所以徐晃、朱灵二将才能轻松渡过西河。之后我再率军北渡黄河时,敌人不敢再与我抢夺西河,就因为我已经有两位将军的军队的缘故。我军连起战车、树立木头成为栅栏,筑甬道向南前进,造成让对手无法战胜的姿态。

此后,我又故意向敌军示弱,麻痹他们。渡过渭水之后,我又下令修筑坚固的营垒。之所以不与敌军交战,是为了让他们产生骄傲轻敌的心理,所以敌军才不扎营反而请求割地讲和,我就顺从他们的心意答应了。之所以这样,是为了使他们自以为安全而不设防备。之后,我积蓄力量,一旦发动进攻,便以最快的速度开始进行。用兵之道变化多端,本来就没有固定的模式。”

本文要说的成语,便是曹操口中的“迅雷不及掩耳”,意为突然响起雷声,使人来不及遮掩耳朵。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可见于《六韬》中的“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

潼关之战,是曹操在赤壁之战之后进行的最大规模战事,其艰难程度并不亚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之前对付其他的诸侯,曹操的骑兵可谓占尽优势,但面对彪悍的西凉铁骑,曹操却讨不到丝毫的便宜。故此,曹操采用了声东击西的方式,巧渡西河,避开了西凉铁骑的锋芒,取得了战术上优势。在最终进行的决战中,曹操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展开总攻,马超等关中诸侯猝不及防,最终兵败潼关。“迅雷不及掩耳”可谓是曹操克敌制胜的一大法宝。

本文原文来自lishiqiwen.com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