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传统丧葬风俗:从送终到安葬的礼仪与演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杭州传统丧葬风俗:从送终到安葬的礼仪与演变
引用
1
来源
1.
http://sixzv.com/binzangbaike/1774.html
杭州的丧葬风俗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从送终到安葬,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之情。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杭州的传统丧葬习俗及其现代演变。
送终
- 当病人在弥留之际,家人会力求全体赶齐“送终”,包括远在异乡的子女、兄弟姐妹等。他们往往会日夜兼程,尽可能赶回家中为病人送终。
- 当病人快要断气时,“送终”的亲人们会抓紧为垂死者洗手脚、揩脸面,并取出早已准备好的寿衣为其换上,让逝者穿戴整齐地离世。
报丧
- 长辈逝世后,家人会立即遣族人或近邻向亲友家报丧,杭人俗称“报死讯”。
- 报丧时,不论天气如何,报丧者都要用右手倒挟一把雨伞,俗称“倒挟报死伞”。这个特殊的标志使报丧者一路得以方便,其他人不会在路上打扰。
- 报丧者到达目的地后不能进屋,雨伞要伞柄朝下放在门外。亲友看到这样的举动,就知道是来报死讯的。
- 如果亲友不在本地,丧家则会写信报丧。报丧信的信口须用火烧焦,俗称“焦口信”,或不封信口,俗称“开口信”。
七七追荐
杭州习俗中,人死后须做七(每逢7天祭祀一次)以怀念死者。
- “头七”须在第六日上,俗称“敲头六儿”,由儿子请和尚鼓吹敲打为亡父(母)诵经拜忏。
- “四七”多由亲戚送。
- “五七”最为隆重,亲人应到齐。杭俗前一日晚,会在门口设望乡台,用门板搭台,摆供桌椅,椅上披死者衣衫,上罩伞一把,据说到了五七,死者要回来探望家乡亲友。
- “六七”须由女儿做。
- “七七”又称“断七”。杭俗一般人家只做七个七。
厝柩
- 旧时杭州通行“厝柩”,即将死者棺木停放一至三年后才下葬。这种习俗在清末城区尤为普遍,有专门的厝柩之所,如清波门外的叠叠山庄、钱塘门外的迎晖山庄等。
- 解放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殡葬改革的推进,这种习俗逐渐消失,现代人更倾向于及时安葬逝者。
出殡与安葬
- 在出殡前一晚,逝者遗体通常会被放入棺材内,名曰“落材”,全家人和亲友都要手持燃香相送。
- 第二天出殡前,会给逝者整理遗容,让亲人见最后一面。之后,将亲友送的殉葬物一件件放进棺材,边放边讲是某人所送某物,以告逝者。然后钉棺材盖,俗称“盖棺死钉”。
- 遗体出殡当日,多由孝子披麻戴孝,手持遗像(旧时手持灵丧棒扶棺),其他家属亲友跟随灵柩之后,共同护送逝者前往殡仪馆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和遗体火化。
- 近年来,随着绿色殡葬理念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树葬、草坪葬、鲜花葬、海葬等低碳环保的骨灰处置方式。
综上所述,杭州的丧葬风俗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之情,同时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演变和发展。
热门推荐
钱塘江大潮来袭!海宁盐官最佳观潮点与时间全解析
上海出发半小时,海宁两日游:古城、湿地与美食全攻略
柠檬酸钙:骨质疏松防治的优质选择
美锦能源贵州项目投产,将建3座能源岛发展氢能产业
主力资金撤离美锦能源,氢能源项目延期引发担忧
健身补剂肌酸:提升运动表现的安全之选
权威指南推荐:强筋健骨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疗效获证
强筋健骨胶囊:冬季养生的科学选择,补肾强身有讲究
强筋健骨胶囊:补肝肾、活血通络,治疗骨质疏松需遵医嘱
十九首古诗,十九处名胜:中国诗词里的绝美山河
李白回应李邕冷遇:以《上李邕》展现少年豪情
寒假规划攻略:学习娱乐两不误,增进亲子关系
打雪仗、看电影、去探险:2025寒假亲子活动攻略
寒假培养孩子四大习惯:从深度阅读到晨读启智
专家详解:如何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预防糖尿病?
血糖高怎么办?从饮食到生活,全方位调理指南
韶关丹霞山秋季旅游打卡指南
三亚、广州、西双版纳:三大特色目的地开启寒假亲子游
寒假期间,社区活动中心推出多元亲子活动助力家庭成长
北京教育学院推10套亲子运动教程,昆明特色活动助力家庭健身
北京中轴线首推亲子游:5处文化地标串联700年历史
移动支付助力农村支付体系升级
装修防裂指南:楼板裂缝从源头预防到后期处理
楼板裂缝怎么修?四种方法详解及预防要点
太原氢能公交车运行近一年:绿色动力,零碳前行
蓝莓山药(冰川蓝莓)的制作方法
从20分钟到60分钟:各类中药最佳浸泡时间详解
从15分钟到60分钟:中药浸泡时间完全指南
口干提示口腔疾病,五种常见症状及治疗指南
口干背后藏风险:6种病症预警与7个改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