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洲羽蛇神:惨遭西班牙殖民者和传教士“造神”的信仰
中美洲羽蛇神:惨遭西班牙殖民者和传教士“造神”的信仰
羽蛇神(Quetzalcoatl)是中美洲最具影响力的神祇之一,其形象在电影、游戏和动漫中频频出现。然而,这位神祇的真实面貌却在历史的长河中变得模糊不清。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羽蛇神的起源、演变及其与西班牙征服者科尔特斯之间的神秘联系。
桌上遊戲《璀璨與蛇神》(Cóatl)的羽蛇神形象
中美洲文明的真實羽蛇神
作为在中美洲广泛流传的信仰,羽蛇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奥尔梅克文化时期(公元前1200~前400年)。墨西哥人类学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来自拉文塔遗址的雕刻,展示了戴着羽毛的巨蛇环绕在祭司或统治者身旁的场景。奥尔梅克文化可以说是整个中美洲文化的源头,羽蛇神信仰从奥尔梅克延续到阿兹特克,源远流长。
奥尔梅克拉文塔遗址的羽蛇神图象(作者拍摄)
很多人以为羽蛇神是玛雅文化的传统信仰,但回到古典时期(公元250~900年),却很少看到羽蛇神的踪迹。实际上,羽蛇神在这个时期主要流行于墨西哥中部,在玛雅世界并不是重要的信仰。转折发生在玛雅文化的古典终结期(公元800~1000年),原本立国于墨西哥中部的托尔特克人(Toltec),不知为何放弃了他们的首都图拉(Tula),到达了墨西哥南部尤卡坦半岛的奇琴伊察(Chichen Itza)。根据口述历史,托尔特克人的首领叫做托皮尔金·奎扎科亚托(Topiltzin Quetzalcoatl),直译就是“我们尊贵的大人·羽蛇神”。
不同地区的玛雅人称呼羽蛇神的方式也不同。在玛雅低地区,羽蛇神被称为“库库尔坎”(Kukulkan);高地的基切玛雅人则称作“库库玛兹”(Q’uq’umatz)。在现代流行文化中,这些名字常被混淆,误以为是三个不同的神祇,实际上只是羽蛇神在不同人群中的称呼而已。
在西班牙人记录的阿兹特克文献中,羽蛇神被描述为带来知识的天神,掌管重生与风雨,同时也与金星有关。在古代中美洲文化中,金星代表雨季,也是战争的信号。
波及亚古抄本(Codex Borgia)中拟人化的阿兹特克羽蛇神(来源:Wikicommons)
是征服者入侵,还是羽蛇神归来?
今日我们所知的羽蛇神形象,是由西班牙人的记录、阿兹特克人的古代手抄本、考古发现和口述传说组合而成。重建羽蛇神的原貌是一项浩大工程,不仅资料来源复杂,每个资料背后都有创作者的意图,使得真相难以追寻。接下来,让我们从“羽蛇神科尔特斯”的传说出发,体会羽蛇神神话的复杂性。
“他们说他(羽蛇神)依然活着,并且将会回来重新统治……当科尔特斯到来的时候,他们以为科尔特斯就是奎扎科亚托。”
——《新西班牙事物通史》,萨哈贡(Bernardino de Sahagún)
台湾坊间流传最广的故事,莫过于阿兹特克人将西班牙征服者误认为羽蛇神;许多“伪考古学家”更是将这段故事,看作是外星人或是超远古文明曾造访中美洲的证据。
故事梗概大致是:传说在阿兹特克人的神话中,羽蛇神“奎扎科亚托”在上古时代带来了文明与秩序、禁绝了邪恶性献祭,却受到邪恶之神“维兹特波奇特利”的嫉妒。两神决战,羽蛇神却败下阵来。他被迫离开墨西哥,驾船往东方而去,并且许诺总有一天回到墨西哥,拿回属于他的权位。神话中羽蛇神的长相是一位有著白色皮肤、蓄须的天神,不同于美洲原住民的样貌。当16世纪西班牙征服者科尔特斯从东方而来,出现在阿兹特克帝国的海岸时,阿兹特克帝国君主蒙特苏马二世看着探子送来的画像,相信这些异邦人就是归来的羽蛇神。
出版于1529年的科尔特斯画像(来源:Wikicommons)
蒙特苏马犹豫不决,试图检验他们是否真的是天神。西班牙人从海岸往内陆前进时,蒙特苏马决定邀请他们参观帝国富丽的王都——特诺奇蒂特兰城(Tenochititlan,今墨西哥城)。这是一座建在湖中小岛的巨大城市,也是当时美洲最大的城市。在堤道上,蒙特苏马与西班牙人进行了一场历史性的会面,在科尔特斯给西班牙国王的信件里,却记载了蒙特苏马说出令人匪夷所思的一段话:
“很早以前,我们就已经从祖先们留下的典籍中得知,我们以及生活在这一片土地上的其他人,都不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而是从远方来的外地人。我们同样也知道,祖先们将这些土地献给了一位已经回返故土的领袖,我们都是这位领袖的臣民。经过很长的时间之后,这位领袖回来了,但是他离开的时间是如此之长……由于你来自太阳升起的地方,并且谈到派你前来的伟大国王,因此我们相信并且确定,他就是我们的天命之主——尤其是当你告诉我们他很早之前就知道我们的存在。……你可以在这一片土地的各个地方发号施令……只要你想要,我所有的东西都是你的……。”
有趣的是,当蒙特苏马说出这段令人匪夷所思的话时,他并没有提到羽蛇神,反而是这段开头引用萨哈贡与基督教化的阿兹特克青年撰写的《新西班牙事物通史》,才出现了“羽蛇神科尔特斯”的说法。
阿兹特克的“投降”之谜
问题就在这里,目前关于“科尔特斯羽蛇神”的记载,都来自西班牙人的记述。包含羽蛇神是白人样貌、羽蛇神将从东方归来,在传统的阿兹特克文献中都缺席了。因此,我们应该先从西班牙人的角度来分析会面的话语,以及“羽蛇神科尔特斯”的说法——他们为什么要“创作”这两个文献。
是的!这里用的是“创作”这个词——目前的研究者相信,蒙特苏马在会面时说出的话,很可能是科尔特斯与征服者们的创作,而非真实样貌。蒙特苏马会面时的话语,来自科尔特斯的信件,创作于1520年。那时候的科尔特斯“声称”会面之后,蒙特苏马招待他们住在特诺奇蒂特兰城,蒙特苏马还被他们绑架了。
特诺奇蒂特兰城,由墨西哥画家Diego Rivera于1945年绘于墨西哥城国家宫的壁画(来源:Wikicommons)
但是八月的时候,西班牙人被赶出了特诺奇蒂特兰城,跟随他登陆墨西哥的450名征服者死伤大半。他退居海岸地区,依靠底拉斯卡拉(Tlaxcala)人的保护。援军虽然正在从古巴前来,统帅却是科尔特斯的仇敌,势必接管科尔特斯的事业。因此,科尔特斯必须向西班牙国王述说他征服墨西哥的正当性,阻止他的仇敌接管他的事业——从西班牙人的角度来说,这封信想要讲什么?会面的故事有哪些斧凿的痕迹?
首先,科尔特斯在信笺中使用的动词是蒙特苏马“提议”而不是“说话”——在西班牙文的语境中,是两者达成共识,又或是蒙特苏马提出一个建议与立场,希望西班牙人接受。因此,整段话对于当时的西班牙人来说,是蒙特苏马的投降提议。那么,蒙特苏马投降对于西班牙人来说“重要”吗?为何需要撰写这样故事来强调“投降”?
在殖民美洲的行动中,西班牙皇室有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指导原则——征服者应该优先确保他们投降,而非直接开战。为了遵守这个原则,西班牙人甚至有一个叫《须知》的官方文书,在战争之前会先朗读,提供原住民两个选择:和平臣服于国王与教会,否则就是死亡与毁灭。蒙特苏马会面的谈话来自西班牙征服者的希望:“蒙特苏马投降”。当蒙特苏马投降后,纵然科尔特斯现在被赶出了特诺奇蒂特兰城,他的行动都具有合法性——阿兹特克人发动的就是叛乱,西班牙国王应该支持科尔特斯平定叛乱,收复属于西班牙国王的特诺奇蒂特兰城。
殖民正當性來自羽蛇神?
信件描述的征服故事充满矛盾与杜撰的痕迹,呈现的是西班牙征服者的观点,而非阿兹特克人的真实想法。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再回头看看《新西班牙事物通史》里的羽蛇神传说。
这本书写于西班牙人征服之后,传教士在特拉特洛可(Tlatelolco)建立了一所学校,教育出一批基督教化的阿兹特克青年。萨哈贡与他们一起撰写了《新西班牙事物通史》,俗称为佛罗伦萨手抄本。
《新西班牙事物通史》(佛罗伦萨手抄本)中关于阿兹特克神祇的绘画(来源:Wikicommons)
西班牙人将阿兹特克年轻人基督教化,这些人也希望将基督教更加本土化,使得征服成为一种注定的事情,也增强了墨西哥本土社会与基督教的联系。双方一拍即合,就在《新西班牙事物通史》中,创造了羽蛇神科尔特斯的论说,西班牙人与本土青年对于征服故事的同床异梦开始了。
对作为少数人的西班牙人来说,需要有强大象征与令阿兹特克人信服的说法,增强统治的正当性。因此,蒙特苏马在会面时说“有个人将从东方而来”的“预言”元素,对于阿兹特克人来说是一个易于理解接受的概念;接着,西班牙人将阿兹特克人普遍信仰的守护神“维兹特波奇特利”形象丑化,让他与另外征服理由“献祭”联系在一起。而羽蛇神就成了最合适的宣传统治正当性的神祇,将预言与羽蛇神联系起来,形成“将从东方而来的羽蛇神就是科尔特斯”。
蒙特苏马的会面演说可能不存在,羽蛇神科尔特斯也是,但数百年来,羽蛇神科尔特斯的故事在不同的作品中反复述说、增强,就像中国的“古史积累形成说”一样,成为大众普遍接受的说法,真实的样貌反而已经难以追寻。正因如此,殖民初期各种混乱又稀少的记述,使得羽蛇神的形象充满杜撰与造作,更需要今天的我们细心抽丝剥茧,拼凑古文明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