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唐朝邠王李守礼:从废黜到陪葬乾陵的一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唐朝邠王李守礼:从废黜到陪葬乾陵的一生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qulishi.com/article/202205/620754.html

唐朝邠王李守礼(672年-741年),本名李光仁,是唐高宗李治的孙子,章怀太子李贤的次子。他的一生经历了唐朝政治的动荡时期,从被废为平民到恢复爵位,再到最终以亲王身份陪葬乾陵。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李守礼的生平事迹和相关轶事。

生平经历

咸亨三年(672年),李守礼出生于王府。调露二年(680年),其父李贤因谋逆罪被废,李光仁与父母一同被贬为平民,流放到巴州。文明元年(684年),李贤在流放地被迫自尽。垂拱元年(685年),武则天诏令恢复李贤雍王爵位,家人得以返回长安。李光仁改名李守礼,被封为嗣雍王,授太子冼马官职,但仍与皇嗣李旦家人一同幽禁于宫中。

圣历元年(698年),李旦降封相王,家人得以外出居住。李守礼也重获自由,改授司议郎中。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复辟,授予李守礼光禄卿。唐隆元年(710年),唐殇帝遵照中宗遗嘱,视李守礼如同皇子,进封邠王。不久唐睿宗复辟,改授李守礼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幽州刺史、单于大都护。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李守礼去世,终年七十岁。唐玄宗恩制加赠太尉,以亲王身份陪葬乾陵。

人物评价

李守礼幼时遭遇父难,常年生活于动荡不安的环境,战战兢兢求得生存。直至唐中宗复辟,作为皇室旁系的李守礼才得以承恩进封亲王。李守礼幼年丧父、四处贬谪,没有得到王子应有的教育,长大后才识低劣,生活浑浑噩噩。《旧唐书》评价李守礼的个人素养还不及不学无术的岐王李范和薛王李业。平日里宠妾很多,对儿女也不重视家教、不规范礼仪,致使儿子大多不成材,女儿也有负贞洁名声。面对这样的家境,李守礼却处之泰然,自认为是皇帝的兄长而不以为意。

现代也有研究认为李守礼并不是史书记载那样无德无行。其父章怀太子身后平反、两次追封以及能够高规格陪葬乾陵,与李守礼的积极奔走分不开。而他为细人渤海高氏所做墓志铭也可见其用情真挚,并不似一般德行低劣的纨绔子弟。李守礼前半生在不断的政治斗争中求得生存,很可能在深刻反省父亲的遭遇后,选择以另类的生活方式躲避政治灾难,最终远离皇权斗争而明哲保身。

轶事典故

《旧唐书》载有一段李守礼“预知晴雨”的故事:平日里,有时天气阴沉许久,李守礼却告诉大家:“快要放晴了。”不久果然天空放晴。有时一连十天艳阳高照,李守礼却对大家说:“快要下雨了。”果然很快连绵大雨。岐王李范等人将这件事禀报玄宗说:“邠王哥哥有观天之术。”玄宗问起原因,李守礼答道:“臣没有什么观天术。当年武后(武则天)执掌政权,臣因父亲章怀太子有罪,被幽禁宫中十几年,每年都被杖责几回,伤痕累累。现在只要快下雨时,背脊就会感到沉闷。快放晴时,则感到轻健。臣是因为这样才能预知晴雨,并不是因为有观天术。”说完痛哭流涕,玄宗也为此伤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