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三项、五项检测指标全解析:从病因到诊断
高血压三项、五项检测指标全解析:从病因到诊断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诊断和治疗需要借助一系列专业的医学检测指标。本文将详细介绍高血压三项和五项检测的项目组成、临床意义,以及高血压的分类、常见病因和疾病特点。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是由一系列激素及相应的酶组成,通过对血容量和外周阻力的控制,调节人体血压、水和电解质平衡,来维持机体内环境恒定。目前测定血浆中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II)以及醛固酮(ALD)的含量已经成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分型诊断、治疗及研究的重要指标,又将这3个项目检查统称为“高血压三项”。
高血压三项
- 肾素活性(PRA)
- 血管紧张素Ⅱ(AII)
- 醛固酮(ALD)
高血压五项
-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 皮质醇COR
- 肾素活性(PRA)
- 血管紧张素Ⅱ
- 醛固酮(ALD)
- 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AARR
其中肾素浓度、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ALD)、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AARR,是为了辅助临床筛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这两项是为了辅助筛查库欣综合征。
高血压背景
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的数据,我国的高血压患者有2.45亿,在庞大的高血压患者群体中,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其中85%~90%属于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
没有明显的确切病因,主要是指经过各种检查都找不出病因的高血压,必须经过药物治疗血压才能得到控制。
继发性高血压
通过相应技术手段,能够明确病因的高血压,通过手术及其它治疗手段能够根治高血压症状。继发性高血压占整个高血压群体的10-15%,但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不断更替和革新,越来越多的高血压患者能够确诊病因,这一占比还将继续上高。
高血压病因及疾病内容
高血压内分泌常见原因:原发性醛固酮増多症、库欣综合症、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
少见原因: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11β﹣羟化酶缺陷,17a﹣羟化酶缺陷,肢端肥大症。
原发性醛固酮増多症( PA )
在众多的高血压患者中原醛病人的占比约为10%,原醛症其被视为最有治愈可能的高血压。
醛固酮过多是导致心肌肥厚、心力衰竭和肾功能受损的重要危险因素,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相比,原醛症患者心脏、肾脏等。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更为严重。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就显得至关重要。
库欣综合征(Cs)
是由多种病因引起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皮质醇,而产生的一种症候群。病因多为肿瘤性质。肾上腺分泌激素受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调控。根据诱发肾上腺分泌过多糖皮质激素的病因,将本病分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 )依赖性和非依赖性两种类型。病因不同,预后和诊疗方式有所差别。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的人群,多见于2045岁之间,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国外文献报道,每100万人可诊断40例库欣综合征患者,每年发病率约为23/100万,较罕见。
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 PPGL )
PPGL 在一般人群中的患病率极低,为每1万人中1.5~1.6人,在高血压人群的患病率相对高,为每1万例患者中有20-60例。
PPGL 经典的三联症状包括:头痛、大汗和心悸。
通常心内科病房收治的 PPGL 患者往往症状严重甚至危及生命。其实 PPGL 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有的症状轻微。
检验报告
结果判读
- 肾素活性及醛固酮(联合诊断)
- 血管紧张素II结果判读
-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皮质醇(联合诊断)
- 4.AARR(AARR=醛固酮/肾素浓度)
样本采集及检测方法
样本采集
卧位:
普通饮食,正常入睡(入睡不要晚于午夜),卧床过夜后次日早晨5:00-8:00,患者苏醒静息5~15min以EDTA抗凝管采集静脉血后分离血浆2ml;立位:
保持立位,活动2h(暂禁食、禁水),静坐5~10min,未做治疗前,以EDTA抗凝管采血后分离血浆2ml;
由于卧位采集样本要求较高,推荐使用立位采血。
检测方法
化学发光法
注意事项
①β-阻断剂、血管扩张剂、利尿剂及甾体激素、甘草等影响体内肾素水平,应在停药后两周测PRA。
②利血平等代谢慢的药物应在停药后三周测定,不适停药的病人应改服胍乙啶等影响PRA较小的降压药。
③钠摄入量影响机体PRA水平,病人测定PRA三天前应适当减少食盐摄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