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医肠痈知识详解:从诊断到治疗的全方位指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医肠痈知识详解:从诊断到治疗的全方位指南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renrendoc.com/paper/379081913.html

肠痈是中医学中的一种常见急腹症,主要表现为右下腹疼痛、发热等症状。中医认为肠痈多因饮食不节、湿热内阻所致,治疗时注重辨证施治,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方法。本文将从肠痈的定义、诊断、中医治疗、预防措施以及现代医学治疗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肠痈概述

定义

肠痈为外科常见急腹症,属急腹症范畴,多因饮食失节,暴怒忧思,跌扑奔走,使肠胃部运化功能失职,湿热邪毒内壅于肠而发。

发病原因

饮食不节、湿热内阻,之败血浊气壅遏于阑门而成。

发病率

肠痈的发病率居外科急腹症的首位,且男性多于女性。

危害程度

肠痈可导致持续伴有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肌紧张、反跳痛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肠痈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及体征特点

  • 腹痛:肠痈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多为持续性钝痛或阵发性加剧,疼痛部位可随病情发展而转移。
  • 腹胀:肠痈患者常伴有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病情严重时可能出现腹膜刺激征。
  • 发热:肠痈患者常有发热,多为中等度热或高热,伴有寒战、出汗等症状。
  • 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泻等,部分患者可出现里急后重感。

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方法

  •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有助于诊断感染。
  • 尿常规检查:可出现少量蛋白尿、红细胞或白细胞,但无特异性。
  • 影像学检查: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肠痈的重要手段,可发现肿大的肠袢、腹腔积液、脓肿等病变。
  • 腹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腹腔内情况,是肠痈诊断的金标准,但需在全麻下进行。

鉴别诊断要点

  • 急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与肠痈在临床表现上相似,但急性阑尾炎的腹痛多从上腹部开始,逐渐转移至右下腹,且疼痛部位较为局限,无转移性右下腹痛的特点。
  • 急性胆囊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鉴别诊断要点急性胆囊炎的疼痛多位于右上腹,可放射至右肩背部,常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墨菲征阳性可资鉴别。
  •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后,腹痛迅速波及全腹,呈“刀割样”剧痛,伴有腹膜刺激征,X线检查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中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辨证分型

根据肠痈的证候特点,中医将其分为不同的证型,如湿热蕴结证、热毒炽盛证等,针对不同证型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明确病因

中医认为肠痈的发病原因多与饮食不节、湿热内阻有关,治疗时需明确病因,从根本上消除病灶。

扶正祛邪

治疗肠痈时,中医注重扶正祛邪,增强患者体质,提高免疫力,以抵抗病邪的侵袭。

常用中药方剂介绍

  • 大黄牡丹汤:具有清热解毒、排脓消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肠痈初期。
  • 红藤煎: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适用于肠痈成脓期。
  • 薏苡附子败酱散:有排脓消肿、健脾利湿的作用,多用于治疗肠痈脓已成、体虚气弱之证。

针灸等非药物治疗手段

  • 拔罐疗法:在患者疼痛部位进行拔罐,可拔出体内的湿热邪气,有助于缓解疼痛和消除炎症。
  • 刮痧疗法:在患者背部或相关经络上进行刮痧,可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缓解症状。
  • 针灸:通过针灸相关穴位,如足三里、阑尾穴等,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缓解疼痛。

预防措施与养生建议

饮食调整建议

  • 避免暴饮暴食:肠痈的发生与饮食不节有关,因此要避免暴饮暴食,尤其是不要过多食用油腻、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改善肠道功能,建议多食用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腐败变质的食物,以免引发肠道感染。

生活习惯改善措施

  • 避免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可能导致肠道震荡,增加肠痈的发病风险,因此要避免在饱食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
  • 保持大便通畅:便秘可能导致肠道内压力升高,诱发肠痈,因此要保持大便通畅,避免长时间蹲坐排便。
  •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可能对肠道产生刺激,增加肠痈的发病风险,因此要尽量戒烟限酒。

定期体检与早期发现

  •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有助于及时发现肠道疾病,包括肠痈,从而早期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 早期发现症状:肠痈的早期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尽快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对于出现右下腹痛、肌紧张、反跳痛等典型症状的患者,更要及时就医,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现代医学治疗肠痈的方法

药物治疗方案

  • 抗生素: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以控制感染。
  • 支持治疗: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等。
  • 中药治疗:可配合使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排脓通腑的中药,以缓解症状。

手术治疗

  • 手术时机:肠痈病情严重时,如出现弥漫性腹膜炎、腹腔脓肿、肠穿孔等情况,需及时手术治疗。
  • 手术方式:根据病情和病灶情况选择手术方式,如肠切除术、肠造瘘术等。
  • 手术范围:手术时应彻底清除病灶,包括坏死组织、脓液等,防止感染扩散。
  • 术后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术后需加强抗感染治疗,注意手术切口和腹腔引流管的清洁与护理。术后尽早活动,促进肠蠕动,防止肠粘连的发生。对于术后出现的腹腔感染、肠瘘等并发症,需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疗。

患者心理支持与康复指导

心理干预对患者康复的影响

  • 缓解焦虑情绪:通过心理干预,患者能够转移注意力,减轻疼痛感,提高疼痛阈值。
  • 减轻疼痛程度: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从而加速康复进程,提高治疗效果。
  • 促进治疗效果: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因肠痈所引起的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

家属在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

  • 监督康复进程:家属可以协助患者按照医嘱进行康复锻炼和药物治疗,确保康复进程的顺利进行。
  • 协助生活料理:肠痈患者在康复期间需要适当休息和饮食调理,家属的协助能够让患者更加专注于康复。
  • 提供情感支持:家属的关爱和照顾能够让患者感受到家的温暖,减轻病痛带来的心理压力。
  • 定期复诊:康复期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本文原文来自renrendoc.com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