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海鸥乔纳森》,才明白自我成长的三重境界
读懂《海鸥乔纳森》,才明白自我成长的三重境界
1970年,理查德·巴赫的寓言小说《海鸥乔纳森》出版。这部作品曾被退稿19次,但最终凭借其深刻的主题和感人的故事,迅速登上各大报刊、书店的排行榜首位,并曾38周蝉联《纽约时报》畅销榜第一名。直至今日,它仍在世界各地不断重版,与《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小王子》齐名。
小说讲述了一只名叫乔纳森的海鸥,如何带着对飞翔的无限热爱与执着,展开艰苦卓绝的追梦旅程,并最终获得成功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的自我成长需要经历的三个阶段。
突破认知,追逐梦想
乔纳森生活在一个以捕鱼为生的海鸥家族。这个家族的海鸥只满足于简单地飞到码头和渔船周围,争抢小鱼小虾,或是面包渣。他们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同样的生活,认为学习更多的飞翔技巧是自找麻烦。而乔纳森却与众不同,他远离鸥群、海岸和渔船,在远处成百上千次地苦练飞翔。
乔纳森的行为不被理解,甚至遭到父母的劝阻和家族的嘲笑鄙视。但他坚定地说:“还有什么能比探索和追求一种生活意义、一种崇高的生活目标更负责呢?”这种勇于打破常规认知的精神,同样激励着普通人追逐梦想。比如传奇奶奶姜淑梅,60岁开始学习识字,70岁才开始写作,最终写出了好评如潮的《乱时候,穷时候》。
修炼自己,自我超越
被鸥群排斥流放后,乔纳森开始了孤独的自我修炼之旅。他学会了流线型高速俯冲、在夜空中睡觉确定航线、自如穿越雾层等高超飞行技巧。在天堂,他遇到了沙利文和他的伙伴,两只拥有高超飞行技巧的海鸥。在不断的练习中,乔纳森的飞翔技巧不断精进,拥有了惊人的飞翔速度和优雅的飞翔姿态。
吉昂长老告诉他:“天堂是一种完美的状态。”经过反复练习,乔纳森终于达到了新的境界,他兴奋地喊出了离开地球以来的第一声:“成功了!”正如斯蒂芬·霍金所说:“只有那些敢于挑战自己极限的人,才能达到真正的自我超越。”
慈悲与爱,回馈他人
在吉昂长老的指引下,乔纳森选择回到曾经驱逐他的地方,成为福来奇的老师。他耐心教导福来奇和其他学生练习飞翔技巧,逐渐唤醒了更多海鸥追求飞翔的梦想。乔纳森说:“你必须学着去了解真正的海鸥,看到他们各自良善的本性,并且帮助他们发掘自身的优点。”
个人成功后,有人选择自私自利,而乔纳森选择了奉献回馈。正如三毛所说:“在这个世界上,最深的快乐就是帮助他人,而不是在自我的世界里享受。”只有心中有爱,才能用爱回馈他人,让世界温暖常在。
乔纳森的追梦人生,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个人自我成长的三重境界:追逐梦想是成长的起点,自我超越是成长的过程,回馈他人是成长的归宿。追梦的路,是成长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