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泉州青年学子助力“非遗”传承,赋能文旅融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泉州青年学子助力“非遗”传承,赋能文旅融合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094251


团队成员在“沉浸式”体验中带领游客做花灯,一同感受泉州“非遗”魅力

花灯映照古城,南音悠扬入耳,木偶翻飞舞动,元宵香甜可口。2025年春节期间,泉州师范学院组织近30名青年学子围绕“宋元中国,海丝泉州”城市品牌,深入开展“世遗+非遗”调研实践,通过多种形式的体验和志愿服务,助力“非遗”传承与文旅融合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注入青春力量。

活动期间,青年学子深入学习永春纸织画、花灯、金苍绣、香牌制作等南派工艺,亲身体验南音、南戏、南拳等“非遗”项目,感受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精神价值。他们走进泉州车桥头文阿水丸店、海丝金凤元宵圆小吃店,与“非遗”美食传承人共同制作传统小吃,在品味“舌尖上的非遗”中探寻泉州古城的历史温度。


团队成员在泉州非遗馆为游客提供讲解服务

在体验基础上,青年学子们主动承担起“非遗”传播者角色,组建“海丝文旅志愿服务队”,通过讲述、演绎、互动等方式,将“非遗”带入校园与社区。他们经过精心备课、试讲、互评等环节打磨,以青少年视角走进泉州临海小学、晋光小学及实验中学,动情讲述《闻木偶戏声,承千年沉淀》《簪花朵朵心向党,代代相传谱华章》等“非遗”故事,并结合水密隔舱“福船”手工制作,让孩子们在实践中领悟海洋文明的丰富内涵。这些生动的课堂不仅让“非遗”更易被理解,也在新一代心田播下传承的种子。

与此同时,学子们还化身“非遗”推广“轻骑兵”,走进泉州“非遗”馆担任讲解志愿者,以专业知识和饱满热情向游客介绍泉州“非遗”技艺,带领他们体验花灯制作、编竹藤、制香、提线木偶、簪花围、惠安女服饰等传统技艺,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非遗”之美。此外,他们前往泉州动车站、晋江机场,协助市文旅局向来泉游客赠送暖心礼包;在街巷间参与“穿越宋元奇妙游”NPC快闪,与游客互动,沉浸式展现泉州的宋风习俗。

“过去我对‘非遗’的了解仅限于书本,没想到亲手制作花灯的过程是这么精细且充满智慧。”来泉州旅游的李先生学习花灯制作技艺后高兴地说,“每一根竹篾的弯折都需要精准掌控,稍有偏差就会影响整体结构。这样的手艺,真的值得我们用心去学习和传承。”


团队成员采访“七彩刺桐蛇”主创团队匹克国创设计总监卢建军

在“非遗”实践中,青年学子不仅汲取了文化养分,也积极探索“非遗”的创新传播路径。他们对话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及青年创新者,围绕“非遗”与现代生活、“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等主题展开交流,探讨“非遗”保护与创新发展的新方向。同时,团队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以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推广“非遗”,让更多人关注并参与到“非遗”传承中。

他们参与泉州文旅蛇年生肖IP“七彩刺桐蛇”艺术装置展览直播,挖掘其背后的文化价值,吸引数千网友关注。他们还参与泉州世界遗产主题曲《走笔酿天涯》MV录制和传唱挑战,以青年形象代言家乡,让新时代青年的声音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非遗’不能只停留在展览馆里,而是要融入我们的生活。”泉州师范学院黄老师表示,“看到这些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讲述和传播‘非遗’,我相信,传统文化在他们手中一定能焕发新的生机。”

本文原文来自新华社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