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安全人说安全:安全永远都是相对,没有绝对的安全第一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安全人说安全:安全永远都是相对,没有绝对的安全第一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meipian.cn/57zeqems

在企业管理中,"安全第一"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口号,但究竟什么是"安全第一"?它是否真的应该凌驾于其他所有经营要素之上?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一问题,并提出"适度安全"的概念,以期为企业管理者和安全管理人员提供新的思考视角。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却不能说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方针。这一点我们要搞清楚。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企业发展是企业生存和存续的关键。

我们搞安全生产的人从安全生产的角度讲“安全第一”是没有问题的,因为这不仅是法律规定也是生产安全的实际需要,没有安全的保障,生产过程就不可能正常进行。比如发生了坍塌、涌水、火灾、脱轨等事故,这个施工生产和服务的过程就得停下来,不停也不行,你得先组织事故救援,再接受事故调查处理和整改,然后才能恢复生产,有的事故太大了,损失太严重,可能还无法恢复生产甚至是破产。

但我们还应该知道,安全生产只是生产过程的一个要素或者必要条件而不是全部要素和全部过程,因此我们只能在这个过程中去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到关系平衡。生产过程中的每个要素都要平衡,不平衡就不正常,就会出事情。就好比我们身体中的每个器官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哪个器官出了问题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了人都会生病,都会造成整个肌体的系统紊乱。

从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来讲,是存在多个管理方针的,有安全生产方针,还有质量管理方针、环境管理方针、市场营销方针以及企业发展的愿景等等。可以说每个成系统的工作都有自己的方针和目标,任何一个组织都是按照方针目标来建立组织体系、规章制度并开展工作的。

当然,这些方针可以单独表述也可以是企业管理总方针的一部分。如果在组织的整个管理体系中片面地强调哪个系统要素的绝对第一,就必然造成整个组织体系的不平衡。各项工作会有先后顺序,但这个顺序并不代表绝对的优先次序。比如产品研发、市场销售、产品生产等,放在整个经营活动中肯定是有顺序的,如需要不断地研发新产品、改进定型在销产品,这是肯定要排在第一位的,因为这个是整个经营活动的前提,好比生产线的原料输入端;排在第二位的是产品的生产加工,生产出符合标准和市场需求的产品,即产品实现的过程;排在第三位的是产品推广和市场营销(当然这个过程可能在产品研发或概念阶段就已经开始了),建立自己的客户市场并逐步扩大,把产品销售出去回笼资金实现销售收入和利润。这是一般经营过程的顺序。

但在施工企业又略有不同,比如市场销售拿到项目承包合同就是第一位的,这是根本和源泉,没有订单就谈不上后面的施工生产,所以建筑施工企业把经营开发叫做“龙头”,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生产和安全肯定不是第一顺序的,因为生产和安全毕竟是属于施工生产即履行合同这个顺序排位的,它不可能排到市场经营的前头去,只能说在施工生产这个顺序中安全才是第一位的,“安全第一”是对生产安全讲的,因为安全是生产过程的前提,假如工人知道一个工作岗位或作业活动发生事故伤害的概率是50%,健康安全不能保证,那谁会去干这个事情呢?这个生产过程就无法开始。

所以,在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要把安全生产排到第一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安全只是生产的前提条件而不是整个企业经营活动的前提。安全生产只是生产过程的一个要素,在整个经营活动中,产品研发、市场销售、生产组织、品质保证、健康安全、资金运营、生产工期、经营利润等都是第一位的,你能说哪个不是第一?所以,站在我们安全管理或系统管理的角度,我们有理由讲安全第一,这是因为我们岗位层级和所负工作责任单一性的局限;但是到了企业主要负责人或者项目负责人(不是纯劳务)那里,这些经营活动就都变成了第一,你能说工期不是第一还是成本利润不是第一?所以他只能是在诸多第一中搞平衡。能够平衡就意味着运转正常,哪一方面出现了问题这个平衡就被破坏了,所以要赶紧恢复平衡。就好比我们要在岩土上挖一个洞,岩土固有的自稳能力即岩土的力学平衡就被破坏了,如果没有施加人工支撑以补强,它就必定坍塌以形成新的平衡。这就是事故。

笔者曾不止一次与检查过的企业安全总监(安全管理部门部长或负责人)讨论过这个问题,公司主要领导安排他到一个工期很紧的项目去推动工作,我问他“你在组织抢工的时候是安全第一还是工期第一?”他说“当然是工期第一。”我说我也是这样想的,因为这是常理,工期紧张就说明工期滞后是当前的主要矛盾,当务之急就是必须解决这个主要矛盾,所以我们才要抢工,在资源配置和施工组织方面都要围绕着解决这个主要矛盾来开展工作才行,这个时候就不可避免地要优化或简化一些程序,比如新进场了50个作业人员来“打突击”,按规定要先培训后上岗,能不能先给他们办三天安全培训班再去干活呢?这个时候你硬要坚持原则就不行了,因为这是特殊时期啊!但你不这样做好像就不是安全第一了。

当然,我们抢工也不是不顾安全地蛮干,关键的地方还是要清楚的,比如主要风险和隐患的识别以及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和现场监控就不能省了,混凝土强度不够肯定不能提前拆模,但这不等于在技术和工艺措施上面我们就没有办法。

所以,我们在工期进度和安全原则之间只能是兼顾,做到适度安全。我们知道产品的质量特性包括“性能、寿命、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等几方面,这里面还有一个经济性呢!绝对安全或过度安全就不符合经济性要求。

毋庸置疑,没有生产何谈安全?从企业长期运营的角度来说,只能是适度安全。适度安全就是要兼顾经济性,这就是所谓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公交车上的每个座椅都设置安全带肯定是更安全,但公交车的座椅上为什么没有安全带呢?因为公交车的车速通常都是限定的,可以说有一个“安全速度”的规定,在这个限定车速的范围内,经统计因意外的紧急制动造成人员伤害的概率极小;另外为了提高公交车的运载效率,公交车也允许一部分没有座位的乘客站着乘行,扶着吊杆就可以了。就是基于这样的安全性和运载效率的对比分析,公交车才被允许不需要安全带。

“安全第一”的道理,笔者从事安全管理工作近20年,一路走过来发现,不论从事何种行业、何种岗位,对于“安全第一”可以绝对的说是没有人不懂的。

一切源于安全是人的最低层次需求,没有安全何谈人生、又何谈活着、活好……。

但是,真正做到安全真是知易行难,这对任何人都是一个难题。

试想,你我今天是企业的安全总监或安全部门的领导、负责人,职责所在,我们肯定要讲安全第一,但是明天我们的岗位变动了,去项目部、去生产车间当主任了或者到一个建设工地当指挥长了,我们要负责全面的工作,我们就会面临很多个第一,这个时候我们肯定或多或少就有点言不由衷了,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尽一切努力实现各项工作的平衡。

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呢?因为现场确实存在着“诸多第一”之间的矛盾,如果事事时时都能合理安排,那当然就不会有问题,都按计划和规矩办就行了;但现场的管理水平多数达不到那个理想状态,问题此起彼伏,相互影响,比如你今天发现一个违章,这个违章行为反复出现,你去纠正工人还不听,你就给这个作业队下了罚款单,但这个罚款单送到项目经理那里签字时却被压下了不能执行,你就会觉得项目经理不支持你的工作,没有做到“安全第一”,但项目经理其实有自己的苦衷,他可能正为节点工期发愁,也为拖欠几个月的劳务工资犯难,他只能哄着作业队先干活,不是不该处罚,而是在这个时候不能处罚。

就如西汉时期的“削藩”,汉文帝时就知道“藩国”坐大迟早要危害中央政权,但基于各方面的考虑觉得不是时机,只能隐忍,“韬光养晦”。但到了汉景帝时期,朝中大臣晁错又极力鼓动景帝削藩,“削也是反不削也是反”干脆就行动。那些藩国早就存心不良,结果就联合起兵,这就是“七国之乱”,打的旗号是“清君侧”,皇上身边有小人,要清除。结果鼓动“削藩”的晁错就被景帝杀掉了。当然,“七国之乱”终被平定,削藩也成功了,但晁错的人头却成了牺牲品。很多时候不是你不对,可能只是时机不对;还有就是我们考虑问题是单向的,而领导考虑问题是多向的。理解了这一点,我们的工作思路就不会那么褊狭。

影响落实“安全第一”的主要难处就是成本和效率。安全投入增加了就意味着生产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当然发生了事故也会增加成本减少利润,但这是风险管理的问题);既然安全是生产的前置条件,在生产中就会形成必要的“停止点”,比如方案论证、检查验收、停车停产停工治理隐患,这就必然影响生产效率。而成本和效率,最终都要归结到经济效益。你给安全员半年不开工资,估计安全员也会变通。当然,合理的施工组织和工期管理也能使安全前置与工序开展并行不悖有条不紊,这是一种理想状态。

安全生产离不开安全投入,尤其是本质安全这一块的投入较大。对应于适度安全的概念,也就有适度的安全投入的问题。安全投入国家有规定,企业应该严格执行,按规定的比例提取和使用。

但是对于“投入”的定义,笔者认为还是有必要改变一下。是不是一定要现金投入?是不是本年度或本项目按比例提取的安全费用就一定要全部用完那个钱才算足额投入?

笔者以为这个投入应该按照实物折算价值来算,比如现在许多单位的施工现场都采用了可周转能重复使用的标准化安全防护设施,这些设施在新的项目也可以继续使用而不必重置,这种实物投入难道不算安全投入吗?当然应该算。但你要是单纯从安全费用的提取和资金使用的比例来算,从账面上说这就是投入不足了就成了隐患了。有些安全检查的人员就是这样认为的,他们是只看账目不看实际的。

实际上安全投入不足和安全资金减少并不是一回事,在使用标准化防护设施的情况下,安全资金的减少并不意味着安全投入减少,只是投入的形式发生了变化。这个应当允许,节省下来的这部分安全资金,对于工贸企业来说可以转化为下年度安全费用额度或冲减提取数额;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讲,可以减轻成本转化为利润更有利于现场标准化设施的推进,这不是更好吗?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企业生存发展才是主旋律,安全生产必须是促进企业安全发展支撑,而不是绊脚石……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