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南方人超爱的“杀菌菜”,开胃又下饭,是心脑血管疾病的“良药”
这种南方人超爱的“杀菌菜”,开胃又下饭,是心脑血管疾病的“良药”
立秋时节,南方地区依然炎热,人们的食欲往往受到影响。此时,一种南方人特别喜爱的“杀菌菜”——藠头,不仅能够开胃下饭,还具有多种健康功效,是心脑血管疾病的“良药”。
什么是藠头?
可能北方的朋友对藠头感到陌生,它又名薤、荞头等,因其喜欢凉爽湿润的环境条件,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常生长在山坡、路旁草地中。
刚挖出来的藠头看起来脏脏的,但洗净后就会变得洁白,初次见的人可能会把它误认为是蒜。
刚挖出来的藠头
洗净后的藠头
薤白的营养价值与功效
薤白,也就是民间常说的野蒜、小根蒜、小蒜,是一种常见的山野菜。虽是野菜,但其营养价值丰富,含有糖、蛋白质、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物质。
中医认为,薤白味辛、苦,性温,归心、肺、胃、大肠经,具有通阳化气、宽胸散结、行气导滞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薤白还能抑制高血脂患者血液中过氧化脂质的升高,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经常食用薤白可调理、疏导气机,使行气通顺,调节肺、肝、脾、胃等脏腑功能平衡。
主要功效
1. 杀菌抗炎
作为葱属植物,藠头和葱、蒜一样含有含硫化合物。研究表明,藠头中含硫化合物占整个挥发性成分的94%,有27种不同的硫化物,具有一定的杀菌抗炎作用。
2. 调养心病
中医认为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主要由气血瘀滞、胸阳不运而引起,薤白有“治胸痹要药”之称,具有辛散温通之功,善于散阴寒之凝滞、通胸阳之闭结。孙思邈强调“薤白,心病宜食之”,适当食用有一定的调养作用。
3. 温中散寒行气
对于因生活不规律、饮食无节制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胃部隐隐作痛、冰冷感等症状的人群,薤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它具有温中散寒行气的作用,可以帮助缓解这些症状。
食用注意事项
需要注意的是,气虚体质、阴虚体质及发热者均应慎食薤白。一般人也不适合多吃,因为《随息居饮食谱》中提醒:“多食发热,忌与韭同”。
薤白的食用方法
1. 糖醋藠头——补心
功效:藠头补心发散,醋收敛心气,这样吃起来不易生心火,经过腌制后,发酵产生的乳酸还能降低藠头本身所带有的生辣味,并且产生一种独特的香气。
材料:藠头300g、香醋3汤匙、白砂糖2汤匙、食用盐1/2汤匙。
做法:
- 菹头剪掉绿芽,切去根部,洗净沥干水分;
- 准备一个密封容器,放入藠头,加入醋,白糖,盐;
- 加入凉开水至刚没过藠头即可;
- 把容器密封后放入冷藏保存,7-10天入味后就可以食用。
2. 薤白饼——温肠止泻
功效:温肠止泻,祛邪止痢,用于水痢、赤白痢、老人肠胃虚冷、泄痢水谷不止。
材料:薤白50克,姜粉10克,面粉250克,盐适量。
做法:
- 将薤白切末,与姜粉、面粉、盐一起加水和成面团,再制成面饼生坯;
- 平锅上火烧热,刷少许油,放入面饼生坯,小火烙至一面金黄,翻面再烙另一面至金黄即成。
3. 薤白粥——宽胸行气止痛
功效:有宽胸行气止痛作用,适用于冠心病之胸闷不舒或心绞痛,老年人慢性肠炎、菌痢。
做法:薤白10~15克(鲜者30~45克),与粳米100克共煮粥。煮熟后油盐调味食用。
本文原文转自:广东卫生信息,来源:岭南大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