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朝代更替、王朝兴衰的深层逻辑
解锁朝代更替、王朝兴衰的深层逻辑
《财政密码》《军事密码》《哲学密码》是郭建龙的“密码三部曲”,分别从财政、军事和哲学三个维度,深入剖析了古代中国的经济、军事和思想体系。这三本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对古代中国历史的全新视角,更为我们理解现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财政密码》:财政制度与王朝兴衰
在《财政密码》一书中,作者从财政的角度切入,深入分析了中国古代的经济世界。作者指出,财政不仅是金钱的流转,更是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政权的寿命,在于财政是否可以持续。但是,由于古代社会的复杂性和中央集权式制度的特性,古代的财政随着王朝的延续,到最后一定是不够用的,必然采取更多的聚敛手段。
书中重点描述了汉武帝时期的财政困境与应对策略。为了应对匈奴的威胁,汉武帝连续发动大规模战争,导致国库空虚。为了应对战争财政的需要,实行了盐铁专卖,垄断前后形成的价格差成了战争经费。为了筹集军费,汉武帝采取了出售爵位、发行新货币(如皮币、白金)、增加税收等多种手段。
作者指出,支撑现代经济和财政体制的三大基础,国有企业、土地公有制、金融垄断,分别在中国的汉代、唐代、宋代都可以找到对应的版本。因此他也将更多的笔墨聚焦在这三大基础的来龙去脉上,并围绕它们,追溯源由,分析政策带来的问题,最后的归宿以及其他的一些财政教训。
《军事密码》:地理视角下的军事战略
《军事密码》一书则以地理为视角,解析中国古代战争背后的军事逻辑。作者将中国从秦朝到清末的两千多年历史划分为五个军事战略演化时代:关中时代、分裂时代(长江时代)、失衡时代(第二次关中时代)、中原时代、(以蒙古和满洲少数民族为代表的)帝国时代,以地理要素为中心逐步展开,叙述了各个朝代的大战略。
秦统一六国的军事策略:书中详细分析了秦国如何利用关中、汉中和四川的战略优势,通过一系列军事行动成功统一了中国。秦国在战争中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战术,如长途奔袭、诱敌深入等,这些战术的运用充分展示了古代军事家的智慧与谋略。
明朝的防御体系:书中还探讨了明朝为了抵御北方蒙古的侵袭,在长城沿线建立了完善的防御体系。这一体系包括城墙、烽火台、关隘等多个部分,形成了一个严密的防御网络。明朝通过这一体系成功地抵御了蒙古的多次侵袭,保障了国家的安全。
通过大量生动的战例,作者指出,无论是通过占领“形胜之地”,在军阀混战中脱颖而出,还是跨越天堑,出其不意的对敌人以突袭,依靠的都是对地理重大作用的认识,以及对未知地理的探索和利用。由此揭示了古代中国在战场上克敌制胜,乃至实现王朝更替真正的获胜密码 -—— 军事地理。
《哲学密码》:维稳的深层次力量
《哲学密码》一书则聚焦于中国大一统时期政治哲学,探讨其发展脉络、演变周期以及与社会的相互影响。作者在书中同时指出,哲学家往往也是政治家,他们通过自己的哲学思想来影响和指导国家治理。
西汉王朝为了巩固统治,将皇帝与“天”联系在一起,并利用教育的垄断性,将这一套无法验证的信仰灌输给整个社会。郭建龙的《哲学密码》所探讨的,正是这场运动是如何发生,又是如何将中国哲学固定在一条无法回头的轨道上的。
宋代作品《却坐图》中的汉文帝
在汉朝初期,陆贾以儒家的框架为基础提出了治国之道,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主张统治者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不要过度干预社会。认为统治者必须做到“仁义”才能治理好国家。
他的思想融合了儒家的“仁义”和道家的“无为”,为儒家在汉初的道家氛围内寻找到了一片根据地。
而贾谊则进一步发展了陆贾的理论,将“仁义”与“礼法”相结合,试图建立一套属于汉朝自己的礼仪规则。
这些哲学思想不仅体现在思想层面,更体现在制度和实践层面,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对汉朝的政治、经济、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者进而梳理了西汉之后的中国哲学发展的两大周期,指出每个周期都有建立期、庸俗期、反抗期和变异期。它们相互交织,构成了中国哲学发展历程中复杂而迷人的乐章。
在西汉 - 隋唐这一周期:
- 建立期(西汉前期):汉武帝构建 “天人合一” 哲学体系,借助教育和选拔系统向社会灌输,使其成为社会思想根基。
- 庸俗期(西汉昭、宣时代 - 东汉):人们依赖灌输观念,放弃思考。学术有学阀门派偏见,滥用谶纬、比附,思辨缺失,阻碍思想发展。
- 反抗期(魏晋 - 南朝):玄学兴起,以怀疑和逻辑质疑汉代儒教 “宇宙真理”,推崇道家观念,后因未能建立新世界观且受政治干预,走向庸俗化。
- 变异期:佛教传入,形成儒、释、道三教并存格局。唐朝实务精神兴起,儒教在社会思潮中优势渐失。
在宋朝 - 清朝这一周期:
- 建立期(北宋 - 南宋):宋朝文人因唐朝思想不统一问题追求新哲学体系,形成以朱熹为首的道学体系,崇拜 “天道”,有 “存天理,灭人欲” 观念。
- 庸俗期(元朝 - 明朝前期):科举将朱熹理论立为正统,道学广泛影响社会,致社会思考能力缺失。
- 反抗期(明朝):心学诞生,主张遵从内心对抗 “天道”,但后来也出现庸俗化问题。
- 变异期(清朝):实学兴起,考据学派注重逻辑推理,考察可证伪事物,类似西方科学实证主义,改写中国学术。
正如作者所言,很多传统哲学史作品以罗列每一家的具体观点为主,结果造成了很多大量的篇幅浪费在相同观点的罗列上,读者无法轻易从中找到思想演化的轨迹。而本书则注重讲解哲学发展的来龙去脉,让读者可以更清晰地看到中国哲学如何演化和为何这么演化,理解政治与哲学互动的奥秘。和《财政密码》一样,本书同样是一本对现代社会充满启发的书。
郭建龙的“密码三部曲”,不仅是对古代中国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我们今天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深刻启示。它让我们看到了古代中国治理中的智慧与权谋,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相信在读完本系列之后,读者在思考问题时,会拥有更为广阔的视角和更为深刻的理解。那么就让我们跟随郭建龙的脚步,一起去探索那个充满智慧与权谋的古代中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