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书院路走一走,也就读懂了长沙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书院路走一走,也就读懂了长沙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028269

"Citywalk"意为"城市漫步",参与者行走在一条独特的城市路线上,用双脚探索,深入城市的肌理,贴近城市的呼吸,感受城市独特的气质。约上两三好友,漫步城市街头,看看老建筑,逛逛特色小店,点一杯咖啡,或是品尝地道的当地小吃……出其不意的惊喜与随性自在的快乐,完美符合长沙年轻人的生活态度。

春光正浓,日日出晴,天气也跟着暖和起来。正是漫步城市的好时候。


从碧沙湖地铁站出站来到书院路,沿街而上,抬头看安托万家越冬而来的燕子,开始迁徙飞回北方。

暖风掠过城市,探寻城市街头巷尾之间的美好风光。


南门口,天心阁,连成老长沙南面城墙,从这里再向南约700米是长沙人印象里的老城南。

妙高峰就在此处,曾是长沙城南第一名胜,这里不仅藏着古人的浪漫,也经历过战争的艰苦卓绝。

“长与流芳,一片当年干净土;宛然浮玉,千秋此处妙高峰”。

历史上的妙高峰山色画屏,过去的妙高峰山脚也曾热闹,今天的妙高峰却犹如隔绝尘世,闹中取静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巷口左边的红墙内,是长沙城南书院原址,在历史上,城南书院曾与岳麓书院齐名,学脉绵延,弦歌不断。著名学者孙鼎臣、余廷灿、贺熙龄、何绍基等先后主讲城南书院。青年时代的曾国藩、左宗棠及黄兴等也曾在此修藏或就读。

近代城南书院变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毛主席在第一师范求学期间,就是在这里主办了工人夜学。青墙百瓦,飞檐拱碧的建筑风格所塑造出的独特气质,这里作为革命的发源地之一,很多轰轰烈烈的革命活动在此展开。从最开始的“城南书院”,到后来的“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再到现在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名字在变,但实事求是的精神一直没变。

转转悠悠,越往巷内越发觉巷子变得狭窄,由政府整齐修葺的人行道路慢慢被两侧的建筑挤压,途中遇见一座凉亭。凉亭中有口龙王井,虽然早就不再继续供水,井边休憩的人们。

好几处巷口都被安排了名字,“风煦”“福地”“寄言”“闻道”“水泽”,突然就有了一种置身于古城文脉之上的仪式感。近年来,这条从历史中走来的巷子里上新了一座“天一美术馆”,为快被人们遗忘的妙高峰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文化活力。

馆内展出水墨画、书法、篆刻作品,有不少是名家笔墨,尽管零距离鉴赏。白墙灰瓦的美术馆,简单利落的线条倒是与展品极搭。美术馆对面的南村巷,尽头是天心区书法家协会。再往坡上走,正逢春来到,沿路是花和树。

“百龄古井”涌泉于此,生活在这里的居民用生活将它围绕,早晨去井边打水洗脸,白天取水洗菜,傍晚舀水漂衣。

时光往回拨动40年,这片街巷是老长沙口中的戏窝子,首创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一举闻名,湘剧花鼓戏轮流上演,热闹非凡,承载了太多老一辈长沙人的美好芳华。现在,这里被打造为湖湘戏剧艺术一条街,各式雕塑、浮雕与刻画,一述戏曲的魅力,市井与文艺齐飞。

穿梭在这老巷子,一栋栋陈旧的居民楼,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如今的巷子里,电线上都晾着刚刚洗好的衣服,老人们在闲谈,小孩子奔跑打闹,满满的人间烟火气。

虽然岁月和历史已成为风尘中的叹息,但那些悠远绵长的城南旧事,依旧开满山岗,不会散场。从城南旧事拐几个弯,就直达白沙古井。


沿着税务局办公楼旁边的小巷子向前走,到白沙街与熙台岭巷交汇口,有一幢红色砖房,在一楼有一家叫做whatever store的咖啡店。楼与店的交织成了一道特色的风景,墙上有手绘的长沙城南故事民俗画,引得人们来打卡。

听说现在的潮人都喜欢逛古着店找寻穿搭灵感,既然路过了白沙街,不如去这家SIXTeen古着店逛逛,这家藏在小学门口的古着店里,说不定藏着潮流密码……

2002年10月1日正式开街的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早已驰名全国,数不尽的人流穿行在这条街道之中,但今天只想去南门口菜市场逛逛,漫步走到在上碧湘街的南门口菜市场,每次都会有新发现。

这里拥有长沙民谣中的主角——月亮粑粑,更接近长沙真实口味的臭豆腐,捆鸡、豆笋,还有各种卤菜、净菜、新鲜蔬菜、水果和山货、炒货……你能想到的和你想不到的,它这里都有。超下饭萝卜皮,好多人排队的荷香鸡、各种味道的鲜榨土豆片、散装的山药片、长沙肉丸子,只卖夏天的生煎包……

满足了味蕾之后,顺势走向湘江风格带,江边是湘江边最热闹的地方。喝茶、下棋、跳舞、唱歌、玩乐器、写字……长沙人民退休后各种丰富的休闲生活,都能在这里看到。


沿江而下,落日拉长漫长的影子,雅礼书院中学的学生正三三两两的放学,走进东瓜山,没有人能饿着出来。烧烤店、大排档、小吃店......在朦胧的夜色中,沿街叫卖的小贩和琳琅满目的美食,撑起了长沙夜宵界的半壁江山。

在长沙人的嘴巴里,丹丹热卤一年四季都不会缺席。这家店在东瓜山开了十几年,主打热卤,吃过的都成了回头客。

三食堂炸炸炸,店内贴着各种海报,又潮又复古。老板幽默热情,短短几句话就能和你成为朋友。新鲜多汁的包菜是炸物必点美味,辣酱和孜然粉加持之后,口感层次更加丰富,越嚼越香。

来东瓜山吃宝贝蒸饺,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蒸饺皮薄馅多,香菇的香气弥漫口腔,每到饭点,店里就坐满了人。

文哥牛肉串仅靠一串牛肉,这家店在东瓜山夜宵江湖闯出了一片天地。当孜然粉纷纷扬扬地洒落,肉香中充分汲取了炭火的香气,恰到好处的温度也锁住了肉汁,饥肠辘辘的胃便开始叫嚣起来。

只要提到东瓜山,“东瓜山肉肠”是不得不提的存在。刚刚出炉的肉肠闪着油光,外皮焦脆,能够在美食众多的东瓜山,能以东瓜山作为名字,它的味道早已深入人心。


如今,在书院路我们走过渐渐熟悉的街头,才会在一个又一个“十年”之后,对这座城市有了更多的回味,有了更多的共鸣。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