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古罗马长城的兴衰:帝国在欧洲大陆上的墓志铭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古罗马长城的兴衰:帝国在欧洲大陆上的墓志铭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ITD4K17E05537UDK.html

在人类历史上,长城不仅是防御工事,更是文明的象征。提起长城,人们往往会想到中国的万里长城,却很少有人知道,古罗马也曾修建过长城。这些长城见证了罗马帝国的辉煌与衰落,是欧洲大陆上的一段独特历史印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辉煌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本就是以战争和冲突为社会主流形式,原始社会时期存在部落之间的冲突与战争,奴隶制社会存在兼并战争,即使在后续的封建社会完成统一之后,依然存在少量或频繁的边境战争,所以必要防御措施的构建,是封建王朝的一大特点。
“万里长城”,乃是秦朝时期为了抵御匈奴所修建的盛大防御工程,耗费千万民力且作用价值极高,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长城的声名远播让世界人民更加瞩目于中国的历史,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其实古罗马,也存在长城。
因为在数千年以前,世界同样深陷于战争之中,罗马帝国在征服与掠夺的血与火之中同样修建了“千里长城”来抵御外敌,只不过古罗马长城的最终走向了衰败,它的消失殆尽,乃是欧洲大陆上的墓志铭。
一. 庞大的帝国与修建的必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从城邦到帝国
其实罗马帝国的强大也曾走过了漫长的道路,最初的时候,罗马只是意大利中的一个小城邦,虽然位于主城正中,但是也存在许多的不利因素,因为人口相比其他城邦较少,所以周边势力大都虎视眈眈。
罗马城所在的拉丁姆平原上,存在许多潜在威胁,埃奎人,沃尔斯奇人,萨宾人等等都有潜在的侵略意图,这种早期的不利因素让罗马不得不抓紧时间强大自己。
为了做到这一点,早在罗马共和国时期,这个国家就开始了内部关系的调整,早年的罗马具有极强的阶级性,贵族垄断了社会上的绝大多数财富,并通过高利贷的方式向社会平民施压,甚至贩卖出国,引起了农民阶层的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前494年,农民与贵族阶级之间的矛盾再也不可调和,并很快爆发了斗争,这次斗争接连不断地持续了二百多年的时间,最终以平民的胜利而告终, 到了公元前三世纪的时候,两大阶级基本已经平起平坐,权力对等。
公民权的开放,是罗马全民族团结的重要因素,也是罗马对外扩张成功的重要原因,公民权,肯定了人的基本权力,甚至包括了原本不曾具有人权的奴隶,这种相对公平为罗马共和国提供了大量的军队保证,在扩张之前,军民比例已经达到了恐怖的1比1。
不久之后,罗马共和国终于走上了领土扩张,并且剑锋首先指向了意大利,仅仅这第一场战争,就持续了二百年时间,也是罗马共和国对外扩张的奠基之战,拿下意大利之后,罗马共和国转战北非。
公元前3世纪到前2世纪这一时间段内,罗马共和国和迦太基先后展开了三次战争,这场战争让罗马几乎征服了北非全境,前1世纪之后,叙利亚,西亚,不列颠达西亚等国家先后都被罗马共和国征服,到了罗马帝国的时候,扩张基本停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步伐停止与长城修建的必要性
屋大维在掌权之后,罗马共和国也转变为罗马帝国,此时对外战争的次数明显减少了,这种情况出现主要是两种原因,首先是自身社会关系的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适应,国内可能出现的潜在因素需要去平定和改变,所以罗马帝国将侧重点由外转向内部。
第二点,此时罗马帝国的疆域已经非常广阔,东西绵延近五千多公里,领土广阔的背后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和中国不同,相比中国的内部自我统一,罗马帝国之前所进行的,基本都是侵略战争,采用武力的方式征服其他国家。
所以在完成统一之后很容易出现内部不稳定因素的反叛和外部强敌的觊觎,所以罗马帝国决定修建一系列的防御措施来解决内忧外患,所以在北部边境地区修建了长城,主要分部在如今的英国德国和黑海红海地区。
二. 三大长城的修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位于大不列颠的英长城
其实早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征服不列颠岛的想法,并且由当时的凯撒大帝付诸实践,但是前期对英格兰地区的征服历程并不顺遂,先后几次的大军压境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当然,罗马对英格兰的觊觎并未消失。
整整一百年之后,罗马军队才登上了不列颠岛,一方面为了宣誓主权,另一方面为了防止其他异族人染指自己刚征服的土地,罗马帝国在此地修筑了长达117.5公里的城墙,连接泰恩河口和索尔威湾,结构上和中国的万里长城相似。
虽然英国的长城只是简单的墙体,并不能像中国长城那样外敌入侵之时烽火狼烟,但罗马人也用自己独特的智慧提高了大不列颠地区长城的防御能力。
为了避免其他侵略势力翻墙而入,罗马人在长城两侧各挖了一道宽9米,深3米的沟壑,并将挖出的泥土堆在另一侧,这样一来,外部的敌人变不易进入,而罗马一方也可以用此深坑作战壕,出其不意的抵御外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续的一段时间之中,罗马帝国对英国境内的长城进行了完善,比如为了更加显著的作战效果,罗马帝国在另一侧呈放泥土的地方修建了军营,前后共计十六座,堪称最早期的多功能补给站,因为这十六座军营中设备齐全,仓库,军械,医院甚至厨房应有尽有。
后来随着罗马帝国的皇位更替,英国边界向北推进了100多公里,伴随的领土的扩张,新的长城再一次被修筑,只不过这一次修建,骄傲的罗马帝国为其注入了更高的艺术成分,这段长城上出现了神话篆刻,甚至雕像,展现了罗马帝国辉煌的文化。
由于主要运用于观赏,这座长城在修筑完成之后大军就撤回了原来的边境线,由于距离较远,这个富含艺术气息的长城在几十年之后终于被废弃,但篆刻于其上的古罗马艺术文化,却永远存在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德国的漫长屏障
方才提到过,罗马帝国停止扩张的重要原因是河流的阻隔,而在多瑙河和莱茵河之间,依然有罗马帝国修建的长城,这就是后来德国长城的由来,这段长城位于当时的日耳曼和雷蒂安之间,这两处都是罗马打下的领土。
为了保证双方的友好往来,罗马帝国修建了一条长达550多公里的防御工程,由于作用不同,有着不同的修建方式,相比于此前英国修建的防御型长城,德国一方主要用于贸易往来的保障,所以德国长城在最初的走向上,呈现出转折回环的趋势。
这种修建方式可以让长城经历更多的城镇,方便两地人员的往来,另外,既然主要不是用于作战,所以在材料上也会呈现出较大的差别,德国长城的材料主要采取石墙和栅栏,虽然也存在营帐,但主要是为来往的人群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德国长城,存在大约九百座简易瞭望台,主要用于观测一些突发情况,保证来往人民的安全性,这种长城在便民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那就是根本无法运用于作战。
后来随着罗马帝国的日趋衰微,不断遭到外敌入侵,领土也不断缩小,战火逐渐蔓延到了这座德国长城附近,由于其本身就没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于敌人也没有任何的防范作用,最终在多年之后,德国长城就消失在了历史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遍布东欧的长城
相比于前两者,罗马地区修建于东欧的长城更加著名,大约在公元100年左右,罗马帝国的大军进入了这片土地,先后征服了马尼亚、摩尔多瓦,以及保斯洛伐克和乌克兰等多处地方,在战争结束之后,罗马开始着手在这片土地上修建长城。
这次修建的长城数量较多,其中横穿罗马尼亚、摩尔多瓦、乌克兰三国的长城最为著名,尤其是乌克兰境内长达一千多公里的长城,其不仅是该地区的长度之最,甚至还曾抵御过昔日的中国军队。
当年成吉思汗的统一战争最终演变为对外扩张,他在统一蒙古之后,身率蒙古铁骑一路北上,并于十三世纪左右抵达欧洲,即将征讨基辅的蒙古大军到达了长城之外,这时候长城的御敌作用就体现了出来,基辅人的防守让蒙古军队久攻不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只能采用劝降的方式破敌,迫于蒙古军队的势不可挡,基辅人无奈选择了投降,蒙古人长驱直入,占领了这块地方,虽然战争失败了,但是这座长城的重要作用却永远不可磨灭。
除了这道最长城墙之外,罗马帝国第三次修建的长城大多都消失了,当然,从历史角度来看是必然的,第三次长城修建大都是在城邦之中,所以罗马在材料选择的时候只是单纯用土,另外,常年的侵略已经树立了不少仇敌。
这次的对外扩张最终引发了多敌入侵,而这种城邦内部的长城没有丝毫的作用,最终,没落的罗马帝国不得不放弃了这块领土,众多长城也接连被摧毁。
只有乌克兰和摩尔多瓦地区一些修筑面积较大的长城幸存了下来,由于其所采用的建筑材料并不有利于保存,经过长年的风吹日晒之后,这些幸免的长城大多也都变成了断壁残垣。
三. 总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体来看,古罗马帝国的长城修建不仅是一座防御工事,这只是最初的作用,而根据后来的修建和长城的具体发展情况看,罗马长城,更多的是展示其在欧洲侵略的足迹,甚至在后来还见证了罗马文明的消亡历史。
因为在最早的时候,这些长城的修建的确是为了抵御外敌,甚至有了明显的战略效果,只不过在后来扩建的英国长城之中,长城被加上了专属于罗马人的篆刻和雕像等文化,艺术性的走向让长城的军事价值不断下降。
而在德国之后,长城的修建主要是为了保障贸易的畅通无阻,到了东欧地区,甚至直接变成了歌功颂德的建筑,从这三次的演变看,罗马长城,最终成为了其文化的载体,原本军事设施的减少是一件好事,但却换来了长城的消失。
从扩建之后的抛弃开始,罗马帝国的长城就在不断地消亡,随之减少的,还有罗马帝国的领土以及这些长城所承载的罗马文化,就这样,罗马帝国的最后一丝欧洲足迹也是伴随长城湮没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