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宠变噩梦:网购土拨鼠变鼠疫隐患,疾控介入调查。
爱宠变噩梦:网购土拨鼠变鼠疫隐患,疾控介入调查。
近日,一位上海博主在观看了电影《哪吒2》后,因喜爱片中憨态可掬的土拨鼠形象,在网购平台上购买了一只据称是“宠物土拨鼠”的动物。然而,收到的动物不仅外形与预期相差甚远,还带有严重的健康问题,如眼周溃烂、蜱虫,这一事件引发了热议。随即,有网友指出,这只所谓的“土拨鼠”实际上是携带鼠疫杆菌的野生旱獭,可能存在重大传染风险。因此,该事件也引起了上海疾控中心的密切关注,相关部门迅速展开调查。
土拨鼠,其实是一个泛称,包含了草原犬鼠和旱獭两类动物。被批准作为宠物饲养的土拨鼠主要是从北美引进的黑尾草原犬鼠。这些土拨鼠相对温顺,经过人工繁殖后能够适应家庭环境。然而,博主收到的因眼周溃烂、带有腐臭味和蜱虫的动物被怀疑是喜马拉雅旱獭,而这种旱獭是鼠疫杆菌的重要自然宿主之一。鼠疫是一种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具有高致病性和高传染性,未经治疗的病死率极高,堪称“黑死病”。
此次购买宠物引发的舆论风暴让人们关注到网购活体动物背后的风险和乱象。很多在线商家在销售宠物时,并未明确标注所售动物的具体品种。比如,本事件中的博主发现的这些问题反映了买家很难通过网购平台辨别动物的真实情况以及商家的诚信度。根据电商平台的规则,活体动物本应是限制寄递物品,网购土拨鼠的行为本身可能存在违规情况,且相关法律规定个人邮寄活体宠物是禁止的。
上海疾控中心的介入证明了问题的严重性。虽然工作人员表示野生旱獭感染鼠疫的几率并非必然高,但仍需谨慎对待。此外,专家强调,无证饲养或者非法买卖本土旱獭不仅违反法律,还有可能带来严重的公共卫生风险,比如可能引发鼠疫等高度致命的疾病感染。
实际上,我国法律规定,饲养土拨鼠必须满足多个条件,包括需要办理相关养殖和经营许可证,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确保有动物防疫条件等。显然,博主和部分网购商家的行为显然不符合这些法定要求。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公开的与商家的对话记录也显示,商家从未提供任何饲养土拨鼠的合法证明材料,进一步证明了此类交易的非法性。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许多鼠疫感染案例都与旱獭有关。比如,2009年,青海省发生一起人间鼠疫疫情,起因是一只野生旱獭。同样,2023年,内蒙古报告的鼠疫确诊病例也源自与野生动物的接触。科学数据表明,鼠疫虽然在现代已有医学手段控制,但仍存在散发病例的风险。过度接触和不规范的饲养野生动物会给公共健康带来潜在危险。
此次事件揭开了异宠市场的冰山一角,即购宠者希望宠物新奇、特别,但却忽视了潜在的公共健康问题。据悉,旱獭在我国是国家重点监控的野生动物,因为它们是鼠疫的主要自然宿主。疾控部门在公众中频繁呼吁远离这一类动物,避免家庭中因饲养而引发疾病传播。人们在一时冲动购买这些动物时,常常忽视了背后的法律风险与健康隐患。
针对博主自行寄回动物一事,疾控中心提醒公众,未经检疫检查的动物返还可能带来更大风险。疾控部门建议应及时将动物送交专业机构妥善处理,确保公共卫生安全。电商平台也需要加强对活体动物交易的监管,避免此类问题再次发生。
该事件不仅敲响了法律与健康的双重警钟,同时也提醒我们必须对饲养宠物持有审慎态度。购买前需详细了解所购动物的品种及来源合法性,避免因猎奇心理买到不适宜家养的动物。商家和平台则需严格遵守相关法规,确保提供健康无害的宠物并如实透明交易。
这次事件提醒了我们必须提高防范意识,合法且规范地饲养宠物,公共卫生安全与个体健康都需要从每一个小行为开始,远离风险,共创健康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