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国际妇女节,欣赏「她」笔下的艺术世界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国际妇女节,欣赏「她」笔下的艺术世界

引用
新浪网
1.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5-03-08/doc-inenwxxs9111768.shtml

在国际妇女节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欣赏三位杰出女性艺术家的作品,感受她们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才华。


潘玉良《花果》

1960年 中国画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藏

潘玉良(1895—1977),原姓张,后随夫姓,改名潘玉良,字世秀,安徽桐城人。1895年出生于江苏扬州,常年旅居法国,中国近现代女画家、雕塑家。1918年考进上海图画美术院,师从朱屺瞻、王济远学画。1921年考得官费赴法留学,后又进入巴黎国立美术学院,毕业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取罗马奖学金,得以到意大利深造,进入罗马国立美术专门学校学习油画和雕塑。1926年她的作品在罗马国际艺术展览会上荣获金质奖,打破了该院历史上没有中国人获奖的记录。潘玉良是民初女性接受新美术教育成为画家的极少数例子。1929年,潘玉良归国后,曾任上海美专及上海艺大西洋画系主任,后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1937年再次旅居巴黎。

《花果》为潘玉良晚年作品,右上题识“玉良。”钤印:“玉良(白)。”画作为一瓶花水果静物,基本采用西画构图模式,但物体边缘辅以勾线,明暗不多,画面处理凝练,构图稳健,着色艳丽。画家将西方绘画讲究透视、明暗、空间、体积的特点与中国画通过线条、色彩平涂表现物象的传统技法和谐地融合起来,富于宁静、含蓄、隽永的审美趣味。此幅《花果》融合了西方与东方绘画中的元素,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结合下的审美趣味。

丘堤《静物》

年代不详 油画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藏

丘堤(1906—1958),原名邱碧珍,字秀崑,福建霞浦人,中国第一代女油画家。丘堤出生于福建,早年受“五四”爱国运动影响,经常阅读《新女性》、《新潮》等进步书籍,成立了女师学生自治会,并带头剪短发。1928从上海美专第二届西画系毕业后,赴日本东京学习,期间深受当时流行于日本的印象派及后印象派风格影响。1930年回国后,丘堤进入上海美专成为研究员,并与现代画家、设计师庞薰琹结为伉俪。1932年,丘堤成为了“决澜社”正式成员,她的作品《瓶花》获得了仅颁发过一次的“决澜社奖”。抗战期间,丘堤仍坚持在艰难的条件下创作油画。1949年,丘堤夫妇回到上海,创作了大量宣传画迎接新中国的成立。1950年以来,丘堤开始专注于工艺美术教育,抢救了大量濒临危机的全国民间艺术。1958年病逝。因战争等因素,丘堤的作品大量被毁,仅幸存二十幅油画。她被誉为“中国最为活跃的第一代激进的杰出女油画家”,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拥有特殊的地位。

丘堤早年留学日本,受印象派与后印象派风格影响之深的缘故,使她敢于挑战传统水墨绘画的模式,其作品呈现出清新、沉静的艺术风格。此幅《静物》,不仅体现了画家良好的写实功底,而且画风不墨守成规,从颜色到造型显露出西方绘画技巧,使得画面充满了抒情的意韵。

朱怀新《迎春花》

1975年 油画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藏

朱怀新(1918—2014),女,原籍上海松江,生于江苏徐州一个铁路高级工程师家庭。1935年入国立杭州艺专,与赵无极、朱德群同班。1937年入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受聘青木关中大附中从教,新中国后,先后为上海美专、上海行知艺术学校、第一师范学校任美术教师。为上海交大艺术顾问、教授。朱怀新门下有刘文西、戴敦邦、吴永良、韩伍、陈希旦、谢春彦等一批学生。

朱怀新的创作贯穿了她的一生,在她每个人生阶段都留下了重要的作品。她的画,往往以身边的人或事物为对象,或是偶然经过的街市,或是友人送来的食材,又或是精心布置过的花束。这些画作,充满了普通人生活的情味,带来温暖平实的观感 。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