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他把心中的美好化为歌词,与我们同行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他把心中的美好化为歌词,与我们同行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708801

2024年恰逢薛范同志诞辰九十周年,为纪念这位杰出的翻译家、音乐家,9月9日,在上海市文联指导下,上海翻译家协会、上海音乐家协会、上海文学艺术院、上海文化出版社共同举办“纪念翻译家薛范诞辰九十周年研讨会暨《轮椅“歌痴”交响曲·薛范》新书发布会”。与会嘉宾回顾了薛范同志的艺术道路、艺术追求、艺术成就以及为人处世、艺德艺品。大家表示,要继承薛范同志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弘扬德艺双馨的艺术品格,继承发扬前辈艺术家的崇高风范和优良传统,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为文化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本文按发言顺序对发言内容进行摘登,以飨读者。

《轮椅“歌痴”交响曲·薛范》作者 金波

我与薛老相识、交往,只有五年,这几年里,与薛老聊天、听他的讲座、看演出、参加活动,主题都与翻译和歌曲相关。薛老仿佛为歌而生、为歌而活,他是无出其右的“歌痴”。

两年前的7月20日,我去探望薛老。他头发枯长,病卧在床。薛老边听手机边与我寒暄,当我按约定向他请教时,他听力不济,不得不关闭手机视频。十几分钟后,我不忍多打扰,便告辞出门,途中猛然醒悟、愧疚:薛老收看的是中国国际合唱节闭幕式!两周后,薛老在家里接受中国翻译协会授予的“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在一段约半小时长的视频中,我看到薛范对市文联、翻译家协会领导谈他的音乐剧,谈歌曲译配,兴致勃勃、滔滔不绝。这天离他去世不到一个月。歌曲是他的镇痛丸,歌曲是他的兴奋剂。每次想起这段视频,我都难以平静。我曾对薛老袒露:写您的传记,我肯定不是最合适的人。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一定是能全身心投入的一位。

上海文化出版社社长 姜逸青

薛范同志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歌曲译配家,很长一段时间,薛范的名字是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这首歌的光芒太过耀眼,以至于很多人会把在中国传唱的所有俄苏歌曲的翻译归在薛范名下,也不会想到薛范一生译配的外国歌曲有2000首之多,除了俄苏歌曲,他还译配过朝鲜、日本、印度、罗马尼亚、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美国、墨西哥等亚洲和欧美各国的歌曲,甚至撰写过中国大陆最早介绍摇滚乐的文章《摇滚乐史话》,他的歌曲译配和研究范围不可谓不广。在歌曲译配实践基础上,他将歌曲翻译上升到理论层面,认为“诗歌翻译姓‘文’,歌曲翻译姓‘音’”,一字定“音”,让歌曲翻译成为一门区别于文学翻译的独立学科。

《轮椅“歌痴”交响曲·薛范》作者金波先生也是我们这套“海上谈艺录”丛书的老作者,与薛老有多年的交往,在多次采访交流过程中,被薛老坚毅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所打动。相信通过本书充满力量又不乏文学色彩的描写,定能给读者还原一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立体的薛范!

上海翻译家协会常务理事、华东师范大学白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 贝文力

薛老师曾经表示,歌曲翻译在翻译界属于另类。他70年来一直从事外国歌曲的翻译、介绍和研究,“择一业、毕一生”。这一另类的翻译工作与一般的文学翻译,包括诗歌翻译不同。翻译歌词的同时,还要协调歌词的韵律、节奏与歌曲旋律的关系。这就需要译者集翻译家、音乐家、作家于一身,具备高超的外语水平,丰厚的音乐修养和深广的文学功底。薛范老师不仅有丰富的翻译实践,在理论上也有深刻的思考和全面的总结。在《歌曲翻译探索与实践》中,他揭示了歌曲配译的特性,创立了歌曲配译的基本术语,提出了歌曲配译的独特方法,还有他的《薛范60年音乐文论选》,记录了他60多年辛勤耕耘播种的足迹,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歌曲翻译史。作为文化现象的薛老师的歌曲翻译,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史料价值和文化价值。而纪念薛范老师最好的方式就是向他学习:译介优秀的、具有正能量的作品,积极扩大作品的社会影响力,并在实践的基础上,踏踏实实的,而不是空而论道地,去推动翻译学科、翻译事业向前发展。

20世纪50-90年代薛范编译出版的部分外国歌曲集

文艺评论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原副主席 毛时安

薛范先生在中国的文学界、音乐界和翻译界,都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存在。中国的艺术爱好者通过他的翻译得以接近世界声乐宝库。薛范的贡献很卓越,无人替代。他忍受孤独、寂寞,孤守空房、孤守长夜,远离世界,一人伴着歌曲一路走来,空前绝后。我深深地感激他。在我人生最灰暗痛苦的时候,是他翻译的世界名曲拯救了我的灵魂。我青年时期学会了唱很多外国歌曲,多少年后才知这些歌都出自薛范译配之手。18岁到28岁,个人情感被压抑,同时自己很迷茫,看不到前途和未来,不知道未来人生的归宿在哪里,那时慰藉我孤独、迷茫的,就是文学、美术、音乐,通过音乐,宣泄、排遣苦恼、忧伤。因为荒芜的心灵需要水分和养料。薛范用他的歌曲翻译参与了一个时代的历史进程,用他的翻译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又以他的歌曲翻译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几代文学艺术爱好者。他是真正的大写的“人”、一个文化上的“英雄”。

上海大学教授、上海市作协诗歌委员会原主任 张烨

薛范一生译配了世界各国歌曲近2000首之多,编译出版的外国歌曲集有30多种。其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无论哪首歌曲,一经他的笔下,都会凸显艺术的美感。

我认为,薛范外国歌曲译配的艺术特色有四个方面:一是优美的抒情性,他的歌词自然朴素,优美大方,饱含真挚动人的情感,旋律悠扬缠绵,意境深邃,极具艺术感染力,为广大读者打开一个引人入胜而又感人至深的情感空间。二是蕴籍的诗性,薛范有着一颗诗人敏感自由的心。他翻译的歌词很注意诗性的表达,他追求的不是那种文辞华丽,文采流溢,时尚妙机之风,而是纯朴情挚的含蓄美、蕴籍美。三是想象力的丰富性、独特性,他的想象力的展开巧妙地隐藏在画面的背后,留白,由读者自己去填写。四是诙谐、幽默的趣味性,薛范翻译的这些歌曲风格多样、别致,趣味盎然,甚至不乏“轻微的玩笑”(薛范语)微妙的内心体验,多角度展示人生,把各种因素巧妙而出色地揉合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作为诗友,他是我的榜样与骄傲,他是上海这座城市的骄傲,也是中国的骄傲。薛范先生是世界音乐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纪念翻译家薛范诞辰九十周年——薛范译配合唱作品音乐会

上海好小囡合唱团团长、首席指挥 赵家圭

9月8日晚,我们在东方艺术中心举办了由全市9家合唱团共同参与的“纪念翻译家薛范诞辰九十周年——薛范译配合唱作品音乐会”,其中选择了1首《党在我心中》。我们知道,薛范当年考中了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前身上海俄语专科学校,但很遗憾当时他未被学校录取。40多年以后,上海外国语大学向他发出邀请,请他去做学术报告。他做了非常认真的准备。后来我问他为什么去讲,他说这是一个事业,我希望师生们都能加入到歌曲配译的队伍中,为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而努力。说小一点是事业,说大一点是党的事业,他把党的事业默默记在心里,贯彻在行动上。而这也体现了他的胸襟与格局。

音乐会演出了薛范老师的19首歌曲,他一生配译了2000多首外国歌曲,而这只是他配译作品的1%,而且在他的这些作品中,800多首是俄语歌曲,他编译出版的外国歌曲集有30多种,遍及100多个国家。世界上有那么多国家,“一带一路”就有五十多个,这些国家都应该有代表性的歌曲。我们应该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希望薛范老师之后还有机构来做这样的工作,这对我们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非常重要。

1955年初次编译出版了《苏联歌曲集》(音乐出版社)

1957年发表了堪称经典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上海市文联原专职副主席 沈文忠

薛范老师,2022年9月2号晚您与世长辞了,但一提到您、一想到您,仿佛您还在中山南一路246弄1号103室静坐在高高的书堆边专心致志推敲外国歌曲的译配;仿佛您端坐在轮椅里,裹着薄毛毯,由张老师推着赶来参加翻译家协会的活动;仿佛您还在街道文化中心为社区居民抑扬顿挫地讲解苏联反法西斯电影音乐……您清瘦的脸庞、犀利的目光、敏捷的表达、亲切的微笑,依旧那么清晰。

在薛范先生诞辰90周年之际,举行研讨会和新书发布会,我想最重要的就是学习、发扬、传承薛范的艺术精神。我觉得薛范的艺术精神,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坚守艺术的献身精神;二是守正创新的开拓精神;三是严谨科学的治学精神;四是艺术导赏的志愿精神;五是友谊使者的传播精神;六是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最后借用薛范老师作品里的两句话以表达我对薛范老师的崇敬之心,“恍如眼前,却又遥远”,“但愿从今后,您和我们永不忘”。

上海市文联主办,上海音乐家协会、上海翻译家协会、上海市文联艺术促进中心、上海音乐出版社联合承办的祝贺薛范翻译生涯60年音乐会,2013年10月30日在上海音乐厅举行

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 查明建

歌词翻译看似简短,但一点也不比诗歌、小说翻译容易,甚至更难,因为不仅要传达出原歌词的意境,还要自然流畅、琅琅上口,更要协调歌曲的节拍、旋律。薛先生有诗人对语言的敏感,有艺术家对微妙情感的把握,有音乐家的旋律感,有语文家的语感,所以他的歌词总是译得那么贴切、自然,意境隽永,意味深长。

薛先生不幸,自小患了小儿麻痹症,一生都没站立起来过。一个人,虽然身体有残疾,但人格可以很健全、很伟大。薛先生除自学俄语外,还自学了英、意、西、法、日等多种语言,还自学了中文专业的课程和声乐。他以卓越的翻译成就,以顽强的毅力,站立起了一个伟大的翻译家,站立起了一个伟大的人格。是我们心中中国的保尔·柯察金,是我们的文化英雄!

薛先生说音乐是他生命的一部分,音乐给了他安慰、信心、温暖和力量。薛先生将自己融入在音乐里,将心中的美好化为歌词,传达给无数的人,而让人也心生美好。我借用《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那句歌词:“夜色多么好,令我心神往”,表达对薛范先生的敬意:译得多么好,令人心神往!

上海市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马文运

薛范老师翻译了近2000首歌曲,在这些译配作品上,我们看到了他用歌曲、音乐为我们与世界文化的沟通架起了一座桥梁。歌曲的译配是很难的,对于准确的理解有不同的看法,我们看到薛范老师用中国的优秀文化对世界优秀歌曲进行了再创作,他的译配作品中融入了他的创作,而这创作配上了歌曲的音乐,让我们感到与原词原曲的意境相通、引发共鸣,也使这些优秀的外国文化转化为我们文化可吸收的养分,这是非常难得的。

薛范老师不仅译介外国优秀歌曲,他也把中国文化推出去,在对外交流中,他就经常推荐中国的优秀歌曲给外国人。不仅是他的作品,薛范老师才华横溢,他热爱生活、执着追求的精神也感染鼓舞了我们。希望我们新一代的文艺工作者,能学习继承老艺术家的艺术与为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发前行。

上海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陈东

我们怀念薛老师,因为他是一座桥梁。他是翻译家、音乐家,还是文学家,他的歌词翻译是一种文学创作,作为歌曲来说又是音乐创作,为我们与苏俄文艺搭建起了桥梁,我们的父辈唱过他的歌,我们这一代人唱他的歌,我们的下一代还在唱他的歌,他对中俄之间的民间外交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怀念薛老师,因为他是一位良师益友,他经常给我写信,而我碰到急事也会求助他。记得2007年中俄文化年,同时要推广上海世博会,我带队参与演出活动,这个演出表演什么样的歌曲合适呢?既能代表俄罗斯,又是俄罗斯人熟悉的。我找到了薛范,他不假思索地推荐了《卡林卡》,果然我们到圣彼得堡演出时,在场的俄罗斯人反应热烈,还跟着我们演员一起唱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心相通,共情共鸣,特别好。

还记得2020年在上海图书馆,他做讲座的时候还幽默地说,请大家祝愿我长寿一点,“一带一路”上的这些曲子我都有。因为“一带一路”有很多国家都是小语种,歌曲也难找,而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他提炼了人类文明的结晶。

我们怀念薛老师,他是一盏永恒的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明灯。他用他的精神,用他保尔·柯察金式的轮椅,照亮了人生的长河。拉赫马尼诺夫曾经说过:“音乐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已经足够,但一个人的一生对于音乐来说却远远不够。”在薛范老师的这本书里也有类似的话,就是若干年后我走了,但人们还在唱我译配的歌、我选的歌。用轮椅和音乐丈量人生长河的薛范先生,并在这个长河中掀起过波澜的薛范先生,我们是不会忘记的。而今天我们来缅怀他,好在他不孤独,他有那么多的朋友记得他,好在我们将永远歌唱。

薛范夫人、翻译家禾青

今年是薛范先生诞辰九十周年,我们今天相聚在一起,追忆、怀念薛范老师,无论是工作上的各项成就,还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像昨天,仿佛他还在我们中间。

我们知道,当一首音乐作品在世界上被广泛传播和接受,是译者赋予了作品第二次生命,译者不仅是听众,他还通过对原作的理解、研究、翻译、推广,让更多的人接受、喜爱并产生影响。歌曲译配是繁琐而细微的工作,一首歌曲看似简单,其实要经过很多过程:从搜集歌谱、歌词、词曲作者、背景资料、演唱版本、流传演变,到倾心翻译、配歌。再发表、出版,或打谱、制作视频、推广传播。这些不光需要艺术的修养,知识的储备,更加需要的是耐心和毅力,全心地投入。

薛老师曾说:“今天,我们唱这些歌曲,不仅是因为它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和厚重的文化品味,也不仅是对过往时代的追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信心。我相信,这世界上只要有人类存在的一天,那些激励我们去追求美好生活的歌曲将永远与我们同行!”感谢所有领导和朋友们的支持和厚爱,谢谢大家!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