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责任由谁举证?赔偿金额如何确定?
侵权责任由谁举证?赔偿金额如何确定?
一、侵权责任由谁举证
一般情况下,侵权责任由原告举证。原告需证明被告实施了侵权行为、存在损害结果以及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等。
然而,在一些特殊侵权责任案件中,举证责任则有所不同。例如,在环境污染侵权案件中,因环境污染行为往往具有专业性和复杂性,原告可能难以直接证明因果关系,此时法律规定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即被告需证明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另外,在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中,也有相应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一般是由患者初步证明医疗机构存在过错等,而医疗机构则需就其医疗行为无过错等进行举证。
总之,侵权责任的举证责任分配需根据具体案件情况和法律规定来确定。
二、侵权要求赔10万可以减少赔偿吗
在侵权纠纷中,要求赔偿 10 万是否可以减少赔偿,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证据方面:如果原告提供的证据不足以充分证明其损失达到 10 万,或者存在证据瑕疵,可能会影响赔偿金额的认定,从而有减少赔偿的可能性。
过错程度:如果侵权方的过错程度相对较轻,例如是因为不可抗力、意外事件等导致侵权,或者其主观恶意较小,法院可能会酌情减少赔偿金额。
实际损失:法院通常会根据原告的实际损失来确定赔偿数额。如果实际损失明显低于 10 万,原告可能需要承担过高赔偿请求被驳回或减少赔偿的风险。
法律规定:某些法律规定了赔偿的上限或下限,例如某些侵权行为的赔偿标准有明确规定,法院会在法律框架内进行判决,可能不会支持 10 万的赔偿要求。
总之,要求赔偿 10 万是否可以减少赔偿,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裁决。
三、侵占罪为啥一般不判刑
侵占罪并非一般不判刑。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
一般情况下,若侵占罪的犯罪情节较轻,社会危害性较小,可能会适用缓刑等较轻的刑罚处罚,或者由法院酌情决定免予刑事处罚。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判刑,只是在具体案件中,根据犯罪的具体情况,综合考量各种因素后作出的决定。
如果侵占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如多次侵占、侵占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等,将会被依法判处相应的刑罚,包括有期徒刑等。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地说侵占罪一般不判刑,而应根据具体案件情况来确定。
本文原文来自66la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