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2024国际汽车智能座舱大会成果发布,国内新能源车型具有领先优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2024国际汽车智能座舱大会成果发布,国内新能源车型具有领先优势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cnautonews.com/zhinengwl/2024/10/18/detail_20241018368958.html

10月14-16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的2024国际汽车智能座舱大会(ICIC 2024)在苏州市相城区召开。本次大会以“引领产业智变·共谋创新发展”为主题,围绕智能座舱产业融合与生态创新、设计与用户体验、软硬件关键技术、多模态人机交互、标准与测评工具等议题,国内外政府、企业、研究机构代表及权威专家汇聚一堂,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加速融合创新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随着人工智能(AI)、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汽车产业迎来新的机遇、新的变革。在此背景下,智能座舱作为各类智能化新技术的综合应用载体,日益成为智能网联汽车市场化进程的关键突破口,也成为车企吸引消费者以及打造差异化竞争新优势的战略必争之地。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侯福深表示,在汽车数字化以及软件定义汽车的新浪潮下,汽车智能座舱创新应用取得了显著领先优势,并呈现出“跨界创新活跃、软硬融合加速、聚链延链成势”三大特点。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侯福深)

侯福深同时指出,汽车智能座舱产业的发展当前还处于塑形期。对于未来,他建议:一是加强底层关键技术突破,努力夯实智能座舱产业发展数字底座;二是深化人工智能技术融合,提升智能座舱交互新体验;三是要着力构建开放合作生态,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四是秉持安全至上理念,确保障驾乘人员安全。

中国科学院院士毛明认为,进入智能化、电动化时代,汽车设计需转变为以人车系统为核心,满足并优化人的需求,包括心理、生理、情感等多层次需求,并对人因错误加以重视。要以智能体概念为核心,融合物理硬件、软件赋能与数据优化,推动功能创新与产品生命周期的持续升级。他希望行业积极推动传统研究范式向AI范式转变,不断引领智能座舱技术创新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毛明)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汽车运输研究中心主任、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周炜也指出,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智能座舱设计和测试带来革命性变化。他提出,采用准客观评价方法,通过开发仿生人,实现皮肤、表情、情绪、视力等高度拟人化,结合人工智能辅助场景搭建,实现语音、视觉等交互评价,可以提高智能座舱评价准确性和公正性。与此同时,他呼吁行业共同筛选和优化营运车辆智能座舱功能,屏蔽影响安全的特殊功能,确保智能座舱在交通运输中发挥更大作用。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汽车运输研究中心主任、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周炜)

车企必争之地

智能座舱作为整车智能化的核心构成,已经成为企业差异化竞争的关键领域。对此,各大车企都有自己的探索和思考。

长安汽车总裁助理、梧桐科技CEO蔡勇表示,AI浪潮必将席卷而来,长安汽车提出了AI座舱的概念,强调以AI定义座舱,连接由数生智、聚生智能的未来。他认为,AI座舱将成为用户个性化的智能生活空间,而长安汽车与梧桐科技正携手合作伙伴,从丰富且情感化的AI应用、强大且端侧化的AI算力、深入且体系化的AI技术架构三个维度共同打造AI座舱。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智能汽车事业部副总经理和卫民也指出,AI技术是推动汽车智能化发展的关键,可以持续赋能智能座舱人机交互和场景创新能力。他提出,智能座舱需要重视数字基座建设,解决好算力部署、数据隐私等问题,应该通过构建端云结合大模型,以适应不同车型成本要求和不同用户需求,打造具有具身智能的移动产品和服务。

赛力斯AITO问界BG整车技术平台副总经理刘宗成认为,智能座舱设计应满足用户的应用场景,以及驾驶安全、隐私保护和交互体验需求,未来智能座舱将向全场景智慧交互、多模态感知融合、智慧互联及高精度传感方向发展,实现千人千面和千车千面的高品质座舱体验。他希望通过行业共创共享,构建万物互联汽车生态体系,共同推动智能座舱技术创新发展。

各地政府也在大力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以本次大会的举办地为例,苏州市相城区委副书记、区长张伟表示,近年来相城区积极抢占智能驾驶“风口”,着力打造智能车联网产业集群,集聚相关企业已经超过了350家,形成了覆盖车、路、云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助力苏州成功入选全国首批“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也获批了多个省首批、首个示范区和发展先行区。

国内新能源车型领先

当前,智能化体验已成为影响潜在消费者购车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正如侯福深所言,智能座舱涵盖了信息通讯、电子科技、认知科学、虚拟现实、人机交互、AI等多领域,也是消费者体验感知最为直接的部分。近年来,国内乘用车智能座舱搭载量快速提升,随着用户对座舱智能化需求的不断提升,智能座舱各核心配置渗透率均呈现出上升的态势。

那么,当前汽车智能座舱的智能化水平究竟如何?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重庆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依据《汽车智能座舱智能化水平测试与评价方法》,选取11款搭载CL1以上级别的智能座舱热门车型,进行了汽车智能座舱智能化水平的测试研究。在大会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公维洁发布了新能源汽车智能座舱智能化水平研究成果。

研究显示,2024年新能源汽车智能座舱功能配置和用户体验方面整体达到良好水平,国内新能源车型在智能化水平上具有领先优势。其中,感知能力处于处于一般水平,交互能力处于良好水平,服务能力处于优秀水平,互联能力处于良好水平。

不过,智能座舱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信息不够准确、交互不够流畅便捷等痛点,在产品功能和性能方面仍有改进空间。

同时,本次活动评选出2024年度智能化水平标杆代表车型。其中,理想汽车L6荣获感知能力卓越车型,蔚来汽车ET5T荣获交互能力卓越车型,问界汽车M7荣获服务能力卓越车型,小米汽车SU7荣获互联能力卓越车型。

另外,清华大学智能绿色车辆与交通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曹东璞发布了高阶认知智能座舱研究成果。这是对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汽车智能座舱分级与综合评价白皮书》汽车智能座舱分级的进一步深化,进一步明确了高阶认知智能座舱的内涵和特征,为企业下一代智能座舱产品规划和设计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