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鸦片走私在清朝后期的泛滥原因,以及清政府对禁烟运动的措施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鸦片走私在清朝后期的泛滥原因,以及清政府对禁烟运动的措施

引用
网易
1.
https://3g.163.com/news/article/JLS13NSN05567C17.html

鸦片走私在清朝后期的泛滥,不仅严重危害了中国社会,也引发了清政府的禁烟运动。从嘉庆元年(1796年)下令禁烟到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这场持续数十年的斗争,见证了清朝统治者的努力与挫折,也揭示了鸦片问题背后更深层次的社会矛盾。

早在嘉庆元年(1796年),清政府就下令停征鸦片税,严禁鸦片进口、贩卖、种植和吸食。然而,鸦片贸易并未因此停止,反而由公开贸易转为大规模走私。道光十五年(1835年)的统计显示,全国约有200万吸食者,从文武官员到普通百姓,甚至僧道各界都有瘾君子。其中,“以衙门中吸食最多,如幕友、官亲、长随、书办、差役,嗜鸦片者十之八九”。

道光十一年(1831年),刑部奏称:“现今直省地方,俱有食鸦片之人,而各衙门为尤甚,约计督抚以下,文武衙门上下人等,绝无食鸦片烟者,甚属寥寥"。

鸦片走私的猖獗,与西方侵略者的贪婪和中国封建官吏的腐败密切相关。英国鸦片贩子通过贿赂清朝官吏兵丁,勾结中国烟贩,建立了遍及全国的贩毒网络。一些负责缉私的巡船,每月受贿竟达三万六千两之多,形成了从朝廷到地方的庞大受贿集团。

道光帝即位后,重申禁烟令,禁止在澳门、黄埔等地放售鸦片,严令查禁银两出口及鸦片进口,并严禁内地种植和贩卖鸦片。但鸦片走私依然猖獗,特别是道光十三年(1833年)之后,鸦片进口猛增,银漏更为严重。

道光十六年(1836年),太常寺少卿许乃济上奏主张弛禁,认为应允许纳税进口并提倡内地种植以抵制外国鸦片。这一主张遭到兵科给事中许球的强烈反对,他认为不禁售卖就无法禁吸食,堂堂天朝不应征收毒物税课。

道光十八年(1838年),鸿胪寺卿黄爵滋上奏痛斥鸦片危害,力主严禁,指出屡禁不止的原因是官吏贪赃枉法,提出“重治吸食”的办法。道光帝随后收到29份议复奏折,最终形成了全面禁烟方案,并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制订出《查禁鸦片章程》39条。

禁烟运动在全国各地展开,其中湖广总督林则徐的禁烟成效最为显著。他不仅收缴销毁烟具、烟土,还配制戒烟药丸。道光十八年(1838年),林则徐上奏痛斥弛禁谬论,指出若不严查,数十年后将无御敌之兵、无充饷之银。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道光十九年(1839年)二月,林则徐抵达广州后,命令洋商缴出鸦片,并出具甘结。面对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阻挠,林则徐下令停止中英贸易,切断广州与澳门间的交通。最终,义律被迫交出鸦片2万多箱,美商交出1500多箱。

四月二十三日至五月十五日(6月3日——25日),林则徐率领地方官吏在虎门海滩将缴获的鸦片全部当众销毁,冲入大海。虎门销烟的壮举,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显示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勇气、正义和力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