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期商品受欢迎:产品可以临期,安全不能打折
临期商品受欢迎:产品可以临期,安全不能打折
近日,国内最大的剩菜盲盒平台"惜食魔法袋"悄然流行,携手不少烘焙品牌,在小程序上售卖余量食物,很受年轻人欢迎,临期商品正逐渐进入大众视野。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购买临期食品,是响应节约粮食号召的表现,可以助力减少食品浪费;这也是一个新的消费尝试,可以品尝和体验一些平常舍不得买的贵价商品,满足好奇心,收获新的购物体验。
消费观念改变消费行为。购买临期商品,是人们消费观念转变的一种体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理念也在转型升级,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注重价格与品质的匹配度,讲究性价比和实用性。不少高档的进口食品,到了临期商品货架上,价格就会低很多。许多年轻人选择购买临期商品,也是希望能够在不降低生活品质的前提下,可以用优惠的价格体验优质的产品。
售卖临期商品,是商家释放过剩产能、减少浪费的举措。多种因素影响下,生产厂家有时会生产超过市场需求量的商品,产生库存积压。尤其是烘焙类、即食类商品受商品性质影响,无法长久保存,需要当天现做现卖,隔天就要被丢弃。淘宝联合科普中国发布的《临期消费冷知识报告》显示:保质期剩余20%-50%的临期食品,因折扣低且口感不受影响,往往会迎来新一轮的销售高峰。针对商品生产、运输、售卖链条上产生损耗与浪费的节点,将产品低价出售,清库存少浪费的同时也能发挥商品的价值。
产品可以临期,安全不能打折。实现消费者满意、商家获利的双赢,把好临期商品质量关是首要要求,让产品用得放心、吃得安全,避免形成“临期产品等于劣质产品”的印象。
目前的临期产品行业也存在一些乱象:部分商家篡改临期产品的生产日期,重新喷码后再上架,用过期食品来冒充临期产品;临期产品售卖时没有清楚标注出产品的生产日期与到期时间;把一些知名度不高的产品以临期产品的名头进行售卖……这就需要消费者在选择临期商品时,也要留意外包装等细节,尤其要注意外包装有无涂改生产日期、包装有无破损等情况。
减少乱象,需要从临期商品的供给端和销售端入手。供货渠道要公开透明,一旦出现问题能够有源可溯;在销售时要明确标出临期商品的保质日期和最佳食用日期,过期产品及时下架,防止误售。同时,加强对行业的规范和管理,相关部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