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噎食的预防与急救措施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噎食的预防与急救措施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renrendoc.com/paper/394386031.html

噎食是一种常见的急症,主要表现为食物堵塞在咽喉部或食道,导致气流受阻。这种状况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但老年人、婴幼儿、吞咽障碍者和脑血管疾病患者等人群更容易发生。本文将从噎食的定义、原因、预防措施、急救方法、食管异物处理流程、家庭教育和社会责任担当等方面,为您全面介绍噎食的相关知识。

噎食现象概述

定义与原因

噎食是指食物堵塞在咽喉部或食道,导致气流受阻的急症。其主要原因包括进食过快、食物过大、吞咽不协调、食道疾病等。

易发人群及特点

  • 老年人:牙齿脱落、咀嚼能力下降、吞咽反射减弱等。
  • 婴幼儿:吞咽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容易误吞大块食物。
  • 吞咽障碍者:如中风患者、帕金森病患者等。
  • 脑血管疾病患者:吞咽功能受损。

危害程度分析

噎食可能导致窒息、呼吸困难、心脏骤停甚至死亡。其严重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

  • 噎食的严重程度
  • 急救措施的有效性
  • 患者的身体状况

预防措施与建议

饮食习惯培养

  1. 细嚼慢咽:充分咀嚼食物,降低噎食风险。
  2. 合理搭配食物:避免将过于干燥、黏稠或容易引起噎食的食物搭配在一起食用。
  3. 注意力集中:吃饭时不要说话、看电视或做其他事情,以免分散注意力导致噎食。

进食环境优化

  1. 安静舒适:用餐环境应安静舒适,避免嘈杂和干扰。
  2. 适宜餐具:使用适合个人口腔大小的餐具,避免过大或过小的勺子、叉子等。
  3. 食物温度:食物温度应适宜,不要过热或过冷,以免影响吞咽。

特殊人群关照

  • 老年人:因牙齿脱落、咀嚼能力下降等原因易发生噎食,需特别关注其饮食情况。
  • 婴幼儿:吞咽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应避免给予过大的食物块,以免发生噎食。

急救方法与技巧

自救法:海姆立克急救法

步骤:

  1. 救助者以前腿弓,后腿登的姿势站稳。
  2. 使患者坐在自己弓起的大腿上,并让其身体略前倾。
  3. 双臂分别从患者两腋下前伸并环抱患者。
  4. 左手握拳,右手从前方握住左手手腕,使左拳虎口贴在患者胸部下方,肚脐上方的上腹部中央。
  5. 然后猛然用力向上往后上方提起,反复实施,直至异物排出。

原理:
利用冲击腹部-膈肌下软组织,突然的冲击,产生向上的压力,压迫两肺下部,从而驱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一股气流。这股带有冲击性、方向性的长驱直入于气管的气流,就能将堵住气管、喉部的食物硬块等异物驱除,使人获救。

他救法:针对不同年龄段施救策略

  1. 孕妇及肥胖者:采用胸部冲击法,急救者站在患者身后,双手臂环抱患者胸部,一手握拳,拇指侧顶住患者胸骨中部,另一手包住拳头,并快速向内、向上用力按压。
  2. 成人:急救者站在患者身后,双手环抱患者腰部,一手握拳,拇指侧紧贴患者腹部中线,位于肚脐上方、胸骨下方的位置,另一手包住拳头,并快速向上、向内用力按压腹部。
  3. 婴儿:让婴儿面朝下躺在急救者前臂上,头低脚高,一手托住婴儿颌骨并固定,另一手用掌根在肩胛间区脊柱上给予连续、快速的拍打。若异物未排出,可将婴儿全身翻转过来,在胸部中央的胸骨下半部给予快速按压。

注意事项与误区避免

  1. 谨慎处理鱼刺等尖锐异物:不可盲目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以免造成二次损伤。应先尝试用镊子等工具取出,若无法取出则应立即就医。
  2. 切勿盲目拍打患者背部:在异物堵塞呼吸道的情况下,盲目拍打背部可能使异物更加深入呼吸道,加重病情。
  3. 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在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同时,应尽快拨打急救电话,以便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救治。

食管异物处理流程

  1. 观察患者症状:判断是否有食管异物堵塞,如突然出现吞咽困难、呕吐、呼吸急促等症状。
  2. 紧急处理:若患者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应立即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急救,排除异物。
  3. 保持冷静:安抚患者情绪,避免过度紧张或哭闹,以免加重食管痉挛和水肿。
  4. 禁食禁饮:切勿让患者进食或饮水,以免加重症状或引起并发症。
  5. 及时就医与专业治疗
  • 就诊科室:食管异物一般需要就诊耳鼻喉科或消化内科,具体需根据异物类型及位置确定。
  • 诊断方法:医生可能采用X光、CT或内窥镜等检查方法,确定异物位置、形状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 治疗方法:根据异物类型、位置及患者情况,医生可能采用内窥镜取出、手术取出或药物治疗等方法。
  • 并发症处理:针对食管穿孔、感染等并发症,需及时给予抗感染、止血等对症治疗。

康复期护理要点

  1. 饮食调整:从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软食,避免食用过硬、过热、刺激性食物。
  2. 生活习惯:养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避免边吃边玩或说话过多。
  3. 定期复查:遵医嘱定期复查,了解食管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4.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及时疏导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家庭教育与社会责任担当

家长监管职责

  1. 明确监督孩子饮食: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饮食状况,避免孩子吃得过快或口含过多食物。
  2. 教育孩子细嚼慢咽:不要边吃边玩或大笑。
  3. 培养良好饮食习惯:向孩子普及噎食的急救知识,提高孩子的自救能力。

学校教育普及推广

  1. 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将噎食预防知识纳入学校健康教育课程,让学生系统学习。
  2. 定期应急演练:组织学生进行噎食应急演练,提高学生的应急处理能力。
  3. 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加强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监管,确保学生饮食安全。

社会公众安全意识提升

  1. 媒体宣传报道: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宣传噎食的危害和急救方法。
  2. 公共场所急救设备:在公共场所配备急救设备,如急救箱、海姆立克急救器等。
  3. 专业人员培训:对医护人员、教师、保姆等关键人员进行噎食急救培训,提高社会整体急救水平。

总结反思与未来展望

  1. 认识到噎食的严重性及危害,加强预防意识。
  2. 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以便在噎食发生时能够迅速应对。
  3. 加强噎食预防知识的宣传,提高公众对噎食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4. 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急救培训,提高急救技能水平,并定期进行演练。
  5. 制定噎食急救预案,明确急救流程和责任分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