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波动下的购房困境:刚需与中产的两难抉择
房价波动下的购房困境:刚需与中产的两难抉择
在当前房价波动的背景下,许多购房者面临着是否购房的艰难抉择。从西安到广州,无论是刚需购房者还是中产阶层,都在房价下跌的阴影下犹豫不决。
西安市民张一凡:卖房后陷入购房困境
西安市民张一凡在结婚生子后,觉得原本的110平方米三室房子变得拥挤,于是产生了换房的想法。然而,这个决定却让她陷入了长时间的犹豫和纠结。
在两年的犹豫中,她目睹了房价的不断下跌,从最初的270万元跌到了现在的180万元。尽管对价格并不太在意,但卖房的决定还是让她充满了不舍。最终,在政策的推动下,她决定挂牌出售,没想到仅仅用了两周就顺利成交。
卖房后的张一凡并没有轻松下来。她开始寻找新的房子,但每一个都有让她难以接受的“硬伤”。她希望能在原小区周边购置一套新房,但周围的项目要么容积率过高,要么公摊大,要么企业品牌小,让她一时不知所措。
无奈之下,她将买房范围扩大到了西安高新区。尽管这里有更多的选择,但新的困扰也随之而来。她担心板块的不确定性,担心产品的缺陷,甚至担心未来可能取消的公摊会让她成为“冤大头”。
广州天河区购房者李昊:房价下跌引发的焦虑
在广州天河区,李昊同样陷入了购房的犹豫之中。站在天河区某楼盘的样板间内,四周的豪华设计和宽敞空间让他眼前一亮,销售人员滔滔不绝地介绍着项目的优势,李昊却感觉到了一阵不安。
2024年初至三季度,广州楼市持续低迷,一手房价格战此起彼伏,原本标榜“10万元+”的楼盘,开盘价只要“8”字头。每个营销节点,还会推出一些“7”字头的特价房源,甚至出现“6”字头的惊喜价。对李昊来说,这份惊喜逐渐转化为不安。“如果现在买了,万一房价再下跌,岂不是又被套住?”
与此同时,卖房计划也受阻。李昊发现,自己的房子价值大幅缩水,相比当初买入时已经亏损了30%。“市场不稳定,卖房价格都这么低,怎么敢去换房?”因此,他决定推迟换房计划,等待市场更加明朗时再作决定。
中产阶层的购房困境
对于中产阶层来说,买房不仅仅是为了改善生活,更是为了资产的保值与增值。然而,在房价波动的今天,这个信仰却开始动摇。
李昊,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家庭月收入大约5万元。随着二孩的到来和大宝即将上小学,他迫切需要更好的教育资源。然而,在楼市低迷的背景下,他发现自己位于广州黄埔的三房价值大幅缩水,相比当初买入时已经亏损了30%。卖房计划受阻,让他无法轻松做出换房的决定。
与此同时,市场的回暖似乎带来了一个“窗口期”。但李昊却陷入了激烈的心理拉锯:一方面,他担心错过这个机会;另一方面,工作的不确定性让他无法承受过大的财务压力。最终,他决定推迟换房计划,等待市场更加明朗时再做决定。
沈彤则经历了更为复杂的心理挣扎。她经营着一家活动策划公司,完全有能力换一套更合适的房子。然而,她对房子有着许多要求:既要地理位置优越,又不容忍一丝噪音;既想要窗外美丽的风景,又希望下楼就是柴米油盐;既担心一手房交付质量,又觉得二手房产品过时……
在反复看房和比较中,她几乎看遍了广州天河、海珠的改善型楼盘。然而,每一次决定都伴随着新的纠结和不安。最终,她选择放弃了一个不符合期望的新房项目,并损失了10万元定金。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她决定不再轻率地作出购房决策。
事实上,中产阶层在买房时,比刚需族更加纠结。除了“止跌回稳”信号带来的信心,广州最近出台的多项政策利好,也让中产阶层受益颇多。例如,二孩以上家庭的公积金贷款最高可达224万元,享受1%低税率契税优惠的面积标准由90平方米提高到140平方米,取消了普通住宅与非普通住宅的界限等。
然而,这些政策并不能完全消除他们心中的疑虑。特别是近年来房价的剧烈波动,让许多人对房产的“保值”属性产生了质疑。这种担忧,也成了他们犹豫不决的根源。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广州一二手房的价格已分别连续下跌18个月和19个月。
同时,中年危机的阴影,也是许多人迟迟不敢行动的原因之一。过去,中产阶级常讨论的是如何进行投资,而如今,当你问起他们最近都在“投什么”,很多人给出的回答是:“投简历”。从容应对“35岁+”后职业生涯的下坡路,显然比面对房子不够大更需要勇气。一旦收入不稳,或者遭遇失业,这笔沉重的房贷便会变得不堪承受。
中指院数据显示,广州千万豪宅的成交量从2019年的1075套增长至2023年的4927套,四年实现了跨越式增长。而2024年,在供应量增长的情况下,截至12月底,广州千万豪宅的成交量为4452套,出现了近五年来的首次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