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抑郁症药物别称大揭秘,你知道几个?
治疗抑郁症药物别称大揭秘,你知道几个?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其主要特征包括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和饮食紊乱以及意志活动减退等。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治疗抑郁症的药物被研发出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重新找回生活的阳光。而这些药物除了正式名称外,还有一些别称,了解这些别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使用它们。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治疗抑郁症药物的相关知识。
药物分类 | 别称 | 常见药物 | 剂量范围 | 优点 | 缺点 |
---|---|---|---|---|---|
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 | 代抗抑郁药 | 丙米嗪、氯米帕明、阿米替林、多塞平等 | 未提及 | 临床上治疗抑郁症常用药物之一 | 耐受性和安全性存在问题,作为二线药物使用 |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 | 早发现的抗抑郁剂 | 异丙肼等 | 未提及 | 曾一度广泛应用于精神科 | 未提及 |
选择性5 - 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 | “五朵金花”(氟西汀、西酞普兰、舍曲林、帕罗西汀、氟伏沙明统称) | 氟西汀、舍曲林、帕罗西汀、氟伏沙明、西酞普兰(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等 | 氟西汀:治疗抑郁症和焦虑症20 - 60mg/d,治疗贪食症60mg/d;舍曲林:50 - 200;帕罗西汀:初始10 - 30,总体20 - 60;氟伏沙明:治疗抑郁100 - 200,治疗强迫症100 - 300;西酞普兰:20 - 40mg/d | 在急性期治疗中效果优于安慰剂,不同药物整体疗效无明显差异;部分药物如舍曲林获批用于治疗儿童强迫症,是治疗不典型抑郁症一线用药,改善精力等效果好;部分药物见效快,对抗焦虑和失眠问题有效等 | 部分药物会加重肝脏负担、有肝损伤风险;部分药物不适合特定症状人群,如嗜睡、厌食、失眠人群等;部分药物有戒断反应、对性功能有影响、对肠胃有刺激等 |
5 - HT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双重抑制剂 (SNRIs) | 未提及 | 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 | 未提及 | 疗效与剂量相关,对于治疗合并糖尿病或周围神经痛的抑郁症患者相比SSRIs更有优势 | 未提及 |
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 - HT能抗抑郁药 (NaSSAs) | 未提及 | 未提及 | 未提及 | 未提及 | 未提及 |
其他(SARIs) | 未提及 | 万拉法星、萘法唑酮等 | 未提及 | 未提及 | 未提及 |
中成药 | 未提及 | 巴戟天寡糖胶囊 | 未提及 | 用于肾阳虚型抑郁症 | 体内有热(口干口苦口渴等表现)不宜服用 |
- 5 - HT:5 - 羟色胺,是一种神经递质,与情绪调节等多种生理功能相关。
- CYP:细胞色素P450酶系,参与药物的代谢过程,其活性受多种因素影响,会导致药物代谢个体差异。
抗抑郁药物的发展历程
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抑郁性疾病并没有合适的药物治疗手段,常常采用电休克治疗。直到20世纪50年代,抗抑郁药问世,这成为了抑郁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自那以后,抗抑郁药逐渐成为抑郁病人的治疗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休克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药不断涌现,抗抑郁药物的种类也日益丰富。
抗抑郁药物的分类及别称
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代抗抑郁药
三环类抗抑郁药是临床上治疗抑郁症常用的药物之一,也被称为代抗抑郁药。其中,丙米嗪是早发现的具有抗抑郁作用的化合物,目前常用药物还有氯米帕明、阿米替林、多塞平等。这类药物主要在肝脏代谢,参与代谢的酶有CYP1A2、CYP2D6、CYP3A4等,主要代谢为三环核氧化。由于CYP的活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血浆中活性代谢产物的浓度与原药浓度的比率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不过,TCAs类药物由于其耐受性和安全性问题,现在多作为二线药物使用。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早发现的抗抑郁剂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是早发现的抗抑郁剂,一度广泛应用于精神科。异丙肼是上世纪50年代问世的第一个抗抑郁药物。它通过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发挥作用,单胺氧化酶是一种参与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代谢的酶类。
选择性5 - 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五朵金花”
SSRIs是目前常用的一类抗抑郁药物,其中氟西汀、西酞普兰(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舍曲林、帕罗西汀、氟伏沙明这五种药物在精神科号称“五朵金花”。它们的作用机制基本相同,都属于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通过抑制五羟色胺的再摄取,使突触间隙中的5 - HT浓度增高,从而产生抗抑郁、抗焦虑、抗强迫的作用。虽然作用机制相同,但它们各自仍有特点。
氟西汀可以让人精力充沛,减轻体重作用明显,但见效慢,一般需要4周才能逐渐起效,对性功能影响比较大,还可能引起低钠血症、恶心、呕吐、胃痛、出汗等不良反应,适合8岁以上重度抑郁发作及18岁以上的贪食症患者。舍曲林抑制多巴胺回收功能强,见效快、安全性高,对性功能的影响较小,适合女性服用,因为不导致女性泌乳素的增加,目前已经获批用于治疗儿童强迫症,是治疗不典型抑郁症的一线用药,在改善精力、动机和注意力方面效果比较好。帕罗西汀镇静效果比较显著,对于失眠或焦虑问题,在服药早期就可缓解,能看到效果,但对于睡眠过多、有嗜睡倾向的人不适合,认知障碍患者以及伴随有精力差、疲惫等症状的人也不适合,容易出现戒断反应,在停药时应该循序渐进缓慢降低用量,对性功能会有较明显的影响。氟伏沙明见效快,尤其是对抗焦虑和失眠的问题,比较适合抑郁焦虑混合的患者,但对肠胃有一定的刺激影响,不适合伴随有肠易激综合征和其他肠胃不适的患者。西酞普兰常用剂量为20 - 40mg/d,对合并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有效。
5 - HT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双重抑制剂 (SNRIs)
SNRIs常见药物包括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该药物的疗效与剂量相关,对于治疗合并糖尿病或周围神经痛的抑郁症患者相比SSRIs更有优势。
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 - HT能抗抑郁药 (NaSSAs)
目前资料中关于此类药物的具体信息提及较少,但它也是抗抑郁药物分类中的一种,在抑郁症的治疗中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其他(SARIs)
新药发展很快,像万拉法星、萘法唑酮等都属于这一类,但目前相关信息有限。
中成药——巴戟天寡糖胶囊
巴戟天寡糖胶囊是一种常用的抗抑郁中成药,用于肾阳虚型抑郁症,主要表现是情绪抑郁、疲倦乏力、性欲减退、耳鸣健忘、畏寒肢冷、腰膝无力甚或水肿、小便频数等肾阳虚症状。如果有口干口苦口渴等表现,说明体内有热,就不宜服用巴戟天寡糖胶囊。
抗抑郁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
大部分抗抑郁药物需规律服用数周才可显效。为防止复发,多数抑郁患者需连续服用抗抑郁药物6至12个月,50岁以上的患者须连续服用长达2年。不同类型的抗抑郁药具有不同的副作用,首先是停药问题,需在医嘱下缓慢停药,其次,正在服用的中草药可能与抗抑郁药相互作用,导致不必要的副作用。医生在处方抗抑郁药时,需要与患者沟通目前正在吃什么药、是否处于备孕期或哺乳期等问题。
抗抑郁药物的未来发展展望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抗抑郁药物的研发也在持续推进。未来,有望出现更、更安全、副作用更小的抗抑郁药物。一方面,科学家们可能会进一步深入研究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从分子水平上开发出更具针对性的药物。另一方面,也可能会探索新的药物剂型和给药方式,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例如,开发长效缓释制剂,减少患者的服药次数;或者研究透皮给药、鼻腔给药等新的给药途径,避免口服药物可能带来的胃肠道不适等问题。
此外,个性化医疗也将在抗抑郁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基因检测等技术,了解患者的基因特征,从而为其选择更适合的药物和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同时,综合治疗的理念也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将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相结合,为抑郁症患者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疗。
结语
治疗抑郁症的药物种类繁多,每种药物都有其特点、别称和适用情况。了解这些药物的相关知识,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至关重要。在面对抑郁症时,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同时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通过科学的治疗和自身的努力,一定能够战胜抑郁症,重新拥抱美好的生活。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更好的抗抑郁药物问世,为广大抑郁症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