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桦褐孔菌——东北亚的药用宝藏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桦褐孔菌——东北亚的药用宝藏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mbiosh.com/column/medicinal-mushrooms/hot-today/30779

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又称白桦茸、桦树茸,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主要分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芬兰、波兰、朝鲜及我国东北等地区。这种寄生在桦树上的真菌,不仅具有独特的外观,更因其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而备受关注。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桦褐孔菌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其安全性研究。


桦褐孔菌子实体(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桦褐孔菌的化学成分

桦褐孔菌的化学成分复杂多样,目前已分离鉴定出200余种化合物,主要包括萜类、甾体、多糖、酚类及生物碱等[2]。其中,羊毛甾烷型四环三萜是其特征性成分。

萜类化合物

桦褐孔菌中的萜类化合物包括四环三萜、五环三萜以及倍半萜和二萜。这些化合物具有多样的生物活性,是桦褐孔菌药理作用的主要来源之一。

甾体类化合物

桦褐孔菌中的甾体化合物同样丰富,包括麦角甾醇衍生物、豆甾醇衍生物等,这些化合物在调节机体代谢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多糖

桦褐孔菌多糖是其另一类重要成分,由多种单糖组成,具有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

酚类化合物

包括褐孔菌内酯、酚醛、酚酸等,这些化合物具有强大的抗氧化能力。

桦褐孔菌的药理活性

桦褐孔菌具有抗肿瘤、降血糖、抗炎、抗氧化和降脂等多种药理作用[3]。

抗肿瘤作用

桦褐孔菌中的多糖和三萜类化合物能够通过多种机制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迁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例如,桦褐孔菌三萜对肿瘤细胞具有细胞毒作用,还可阻滞细胞周期[4];桦褐孔菌三萜和甾体可通过调控凋亡相关蛋白和干预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促进细胞凋亡[5]。

降血糖作用

桦褐孔菌多糖HIOP2-S能够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减缓糖分的吸收,从而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6]。

抗炎作用

从桦褐孔菌分离得到Inonotusol H-N等单体化合物中的 Inotodiol (12)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对治疗炎症性疾病具有潜在价值[7]。

降脂作用

桦褐孔菌多糖能够降低细胞中的甘油三酯水平,改善脂质代谢,对防治高血脂症具有积极作用[8]。

桦褐孔菌的安全性研究

尽管桦褐孔菌具有多种药理活性,但其安全性也不容忽视。桦褐孔菌多糖在一定剂量下可能对肝脏造成损伤,引起炎性细胞浸润和肝细胞肿胀等病理变化[9]。此外,目前的研究仍存在局限性,对于多糖等化合物的具体作用机制和构效关系等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结语

桦褐孔菌作为一种珍贵的药食两用真菌,其丰富的化学成分和多样的药理活性为人类健康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构效关系以及最佳用量等问题,为其开发利用提供更全面完善的数据参考。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桦褐孔菌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开发应用将得到加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田密,段雨晴,王思萌,等.桦褐孔菌的生药学鉴别研究[J].中国药师,2024,27(07):1108-1114.

[2]曾文丽,罗美琪,陈玉,等.桦褐孔菌化学成分研究[J].绿色科技,2023,25(12):264-270.

[3]崔佳敏,范海然,蒯海敏,等.桦褐孔菌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OL].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24, 1-21.

[4]Wang C, Wang LR, Wang JL, et al. 21, 24-cyclolanostanes revisited: structural revision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J]. Fitoterapia, 2022, 156: 105101.

[5]Zhang SD, Yu L, Wang P, et al. Inotodiol inhibits cells migration and invasion and induces apoptosis via p53-dependent pathway in HeLa cells[J]. Phytomedicine, 2019, 60: 152957.

[6]Liu P, Xue J, Tong SS, et al.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and hypoglycaemic activities of two polysaccharides from Inonotus obliquus[J]. Molecules, 2018, 23(8): 1948.

[7]Qian WF, Ji RH, Ye QJ, et al. Inotodiol ameliorates the progression of osteoarthritis: an in vitro and in vivo study[J]. Drug Res, 2023, 73(9): 506-512.

[8]Zhang L, Zhang K, Wang DL, et al. Optimal extraction of Phaeoporus obliquus saponins and its scavenging effect on fat accumulation in HepG2 cells[J]. J Jilin Univ Med Ed (吉林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18, 44(3): 526-531, 696.

[9]沈子扬,赵良友,吴丹,等.基于肝脏代谢组学探讨桦褐孔菌醇提物肝损伤机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40(10):1095-1101.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