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护理全攻略:从保温箱到日常照护的关键要点
早产儿护理全攻略:从保温箱到日常照护的关键要点
早产儿的护理是许多家庭关注的重点话题。究竟什么是早产儿?早产儿是否一定要住保温箱?在日常护理中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专家的建议。
什么是早产儿?早产儿一定要住保温箱吗?
世界卫生组织将早产儿的概念界定为胎龄小于37周出生的新生儿。早产儿按时间来划分,又可分为以下几种:超早产儿指出生胎龄小于28周的早产儿,极早产儿指出生胎龄小于32周的早产儿,胎龄32周到34周之间,称之为中期早产儿,胎龄34周到37周之间,称之为晚期早产儿,也就是近足月儿。
早产儿由于多系统发育不成熟,出生后需要给予更多的医疗护理帮助,胎龄越小的早产儿出生后生活能力越差,生命支持需求也越高。但早产儿宝宝又是十分坚强的,如果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支持以及康复治疗,大多数能茁壮成长。
早产儿并不一定都要放到温箱里去,需要根据早产儿的具体胎龄以及状况判断。如果早产儿的胎龄是35周以上,并且体重在2000g以上,甚至2500g以上,状态也比较好,通常不需要放到温箱里去,只需合理地包裹好,维持体温即可。
如果早产儿胎龄小于35周,尤其是小于28周的超早产儿,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比较差,此时就需要放进温箱,保持体温以及湿度,避免出现新生儿硬肿症。
早产儿在护理上需要注意什么?
早产儿的护理,首先需要环境适宜,一般室温需保持在24-26℃,空气湿度保持在50%-60%左右。
第二需要注意减少噪音,早产儿的身体处于发育状态中,对噪音的刺激非常敏感,早产儿处在噪音相对较大的环境中会对其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造成影响。建议白天不高于45分贝,晚上不超过35分贝较为适宜。
第三是光线的调整,早产儿护理过程中不注意对光线控制很可能对宝宝的视网膜造成影响。日常要注意减小光线强度,可以拉上窗帘、采用遮光罩等遮挡光线。每天至少要有一个小时左右让早产儿处于昏暗的环境中,模拟子宫内的光线状态,给早产儿更好的发育环境。
第四需要动作轻柔,早产儿身体都较为脆弱,应该减少大幅度的动作对其身体造成的损害,减少对早产儿的痛觉刺激,为其健康发育做好保障。
第五是卫生消毒,因为早产儿免疫机能相对较弱,容易发生感染,应该注意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消毒擦拭房间的物品,降低发生感染的概率。
第六定期回院保健评估,早产宝宝需要定期到医院早产儿和高危儿门诊进行随访检查,尤其是出生时体重小、胎龄小、出院时生长情况不佳且曾患有合并症的宝宝,更需要重视生长发育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