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泥料辨认:青灰紫泥是种什么泥料?
紫砂泥料辨认:青灰紫泥是种什么泥料?
紫砂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而紫砂泥料则是制作紫砂壶的基础。其中,青灰紫泥作为一种稀缺的紫砂泥料,因其独特的色泽和优异的泡茶性能而备受推崇。本文将详细介绍青灰紫泥的特征、分类、产地、烧制温度、色泽、适茶性以及成品特点等,帮助紫砂爱好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珍贵的紫砂泥料。
青灰紫泥矿石
青灰紫泥概述
青灰泥有两个概念:青灰紫泥和青灰段泥。一字之差,矿源产量却有天壤之别。真正稀缺的是青灰紫泥而非青灰段泥。现在市场上叫青灰泥的,有些实际上是青灰段泥,而非青灰紫泥。
青灰紫泥 巨轮
泥料概况
从矿层分布图可以看出,青灰紫泥主要分布在梨皮泥与天青泥之间,紫泥成分较多,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于紫泥。根据《宜兴紫砂矿料》记录,青灰紫泥和天青泥同矿层产出,因其烧制后呈青灰色,故而被单独列出,称之为青灰紫泥。天青泥是相当稀缺的紫砂料,与之同矿层的青灰紫泥产量自然也不多。
青灰紫泥的矿物组成、化学成分及其百分比,与多数紫泥基本接近,因此具有紫泥可塑性良好、烧结范围广、收缩率小等特点。
青灰紫泥 南瓜
青灰紫泥作为明末清初受欢迎的泥料,有着那个时代明显的特征:古朴、素雅、恬静;它与世无争,它清新淡雅。
青灰紫泥原矿特征
青灰紫泥原矿的矿物组成包括水云母、高岭土、石英、铁质及云母碎屑等。化学成分则包含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铁、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钾、氧化钠、烧失量等。外观呈灰紫褐色、纹理状,有豆斑状。矿料致密,块状结构。
因其含有少量微细的白色云母碎片,相对比较坚硬。矿料上有淡绿色的豆斑状,类似底槽青表面的鸡眼。
青灰段泥和青灰紫泥的区别
目前市场上有一些标注的青灰泥、青灰段泥等,多数是针对成品壶的颜色呈青灰色而言。也有用紫泥与段泥拼配的青灰泥,拼配的效果不及紫泥成分含量多的青灰紫泥单一矿。
有部分段泥料高温烧制后也会呈现青灰色,但是此类青灰灰中带白,很容易区别开,也就是之前提到的,业界通常称之为青段。与青灰紫泥相比,还是有比较大的色泽差异。
青灰段泥与青灰紫泥对比
泥料特性
- 矿产地:宜兴黄龙山
- 窑温:青灰紫泥要完全呈现其青灰特征,温域跨度大,一般常见烧成温度在1230℃左右,通常所见青灰作品多为灰紫褐色;烧成温度低于1200℃时,呈浅紫色,灰中泛红;烧成温度高于1200℃时,则会逐渐呈现青灰紫泥青中带灰的明显特征。
青灰紫泥 扁腹壶
- 烧成色泽:烧成后呈褐紫泛青灰色调,色泽效果细腻而丰富,经一定的高温呈紫黑色调。
桃桩壶在不同窑温下的颜色对比
- 青灰紫泥熟泥:炼制好的熟泥比较细腻,可塑性好。成型制作时带有一定沙性,使得烧成后双气孔结构明显,以之泡茶,老味足。
青灰紫泥 仿古壶
- 适茶性:青灰泥泥质细腻,含铁量高,泡出来的茶汤温顺平和。既然青灰泥成分与紫泥相近,那么冲茗特点也与紫泥壶相近。可以冲泡绿茶,红茶,乌龙茶,普洱,黑茶等。
青灰紫泥成品特点
青灰紫泥成品呈褐紫灰色、细梨皮状,色泽古朴,烧成后胎质坚而致密。壶身呈褐紫灰色调,纯正光润,色泽效果细腻,简朴古雅,古味十足。且容易泡养,养后愈显温润,易显包浆之美。
已包浆
青灰紫泥作为一种稀缺且珍贵的紫砂泥料,其独特的色泽和优异的泡茶性能使其在紫砂壶制作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读者对青灰紫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更好地欣赏和鉴别青灰紫泥制作的紫砂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