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青刺果产业发展及其展望
凉山青刺果产业发展及其展望
青刺果,又名打油果,是一种生长在高海拔地区的多年生木本油料植物。其果实富含油脂,不仅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还被广泛应用于护肤、食用油等多个领域。近年来,随着对青刺果研究的不断深入,其独特的生物活性成分和多重功效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成为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特色资源。
青刺果是一种多年生的稀有木本油料植物,其浆果的果核含油丰富,是药食同用的一种经济作物。
图1:多年生的青刺果树
基本特征
青刺果又叫打油果,阳性树种,学名总花扁核木,为蔷薇科,李亚科扁核木属的一种生长在高海拔地区的多年生木本油料落叶灌木。株高一般3m左右,冠幅3-4m、地径最大可达10.0cm。丛生,枝有长刺、叶呈椭圆形且有光泽,果实为长椭圆形居多,紫褐色,果长1.0-2.0cm,含油量丰富。花期长1-2月,果期4-6月。
实生苗3-5年进入初果期,6-8年进入盛果期,单株产量可达1.5kg左右,群体花期较长,果期可持续到50多年,最长可达100年以上。
成熟的青刺果
青刺果的传统使用方式
在四川凉山泸沽湖摩梭人和木里纳西族均有食用和使用青刺果油的习惯。
摩梭人对此更是情有独钟,把该油作为他们护肤护发的必须用品,用于擦手涂脸,预防皮肤干燥皱裂,保持皮肤柔嫩,并用梳子蘸该油梳头发,作为美发的护法之油,作为保持头发乌黑光亮,不折断,不脱发等。因此在年逾古稀的摩梭老太婆中保持一头乌发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当地少数民族凡长期食用青刺果油的都能够长寿,八十岁以上还能参加劳动或狩猎。正是由于以上各种良好的作用,各少数民族一直将该油视为“健康的保护油”及“治百病之药”而当作珍宝倍加珍惜。认为这是大自然神灵对他们的恩赐,每逢重大节日,他们都要以次奉神,摩梭人用该油点灯供奉神灵,穆斯林人用该油炸“油香”纪念真主。
科研分析结果表明,青刺果油的饱和脂肪酸、单元不饱和脂肪酸、多元不饱和脂肪酸三者的含量均衡。 青刺果油不含对人体有害的芥酸,并含丰富的维生素E、A等,其组成与人体脂类非常接近,营养学家誉为“可以吃的化妆品”和“人类补充必需脂肪酸的新来源”,是不可多得的纯天然高级健康保健品 。
青刺果资源的利用价值
青刺果是一种用途广泛的药食兼用经济植物,由于其生长在特殊的自然环境中有着多重神奇生物药用保健功效和独到的美容护肤效果。在我国有悠久的食用、药用历史,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 青刺果营养价值高,药理作用广泛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脂肪酸、矿物元素等,具有免疫调节、抗菌、降血糖、降血脂等药理活性。青刺果的全株均可入药,具有攻毒、活血、祛癖、补虚、贫血、接骨消肿等功效。
- 经青刺果深加工提炼的果油无任何污染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高达70%以上,平均出油率为28%且不含对人体有害的芥酸,品质优于其他植物油,是理想的绿色保健食用油,下表是青刺果油与其他食用油相关成分的对比:
青刺果油与其它食用油脂肪酸对比
- 青刺果油还是优良的天然护肤品原料,与人体脂质非常接近,容易被人体吸收,有消炎、润肤、防冻、修护、促进微循环、抗衰老的作用,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天然护肤化妆品原料。
- 青刺果生长速度快、根系发达,枝密刺多、适应性广,耐干旱贫瘠,在多种生境下均可生长,在绿化荒山,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山区荒山绿化的重要先锋树种和水土保持树种,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
- 青刺果除了在药物、食物、护肤品、保健品、荒山绿化和生态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优势外还在水果保鲜、生物柴油原料等方面也有一些特殊的开发利用价值。因此,青刺果作为一种独特而新奇的生物资源,在对其天然资源加强保护的同时,对其进一步深入开发利用进行规模化产业种植、加工,充分利用其价值对于改变林区产业结构,加快山区脱贫致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村土地布局具有深远的意义。
青刺果产业发展概况
- 青刺果产业在云南发展相对领先,其中以丽江为代表,青刺果面积约13万亩(其中野生青刺果面积近7.5万亩),形成了幼苗育培、精制青刺果油、青刺果茶叶、青刺果软胶囊、青刺果速溶粉、青刺果泡菜、青刺果花药用茶、青刺果护肤品等产品系列。
其中,以青刺果修复能力为切入点销售卖点的贝泰妮集团公司所属品牌薇诺娜护肤产品年销售额超2亿元;云南白药将青刺果加入该企业的产品中。 - 凉山州的青刺果产业还相对传统,主要是以食用油为主要销售方式。
- 目前整个全国研究青刺果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资源调查、栽培管理、品种选育、成分分析使用。
凉山州资源分布情况
凉山州为四川青刺果的主要分布区,广泛生长于该地区海拔1600-3600m范围内的干旱河谷、溪边、荒地以及丛林中喜光喜水,对土壤条件要求不高,有较强的抗逆性与环境适应性。具初步调查,目前全州范围内都有野生青刺果分布。
产业展望
凉山州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开发利用青刺果资源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在今后的发展规划中,随着交通条件与种植加工体系的日趋成熟,坚持优势资源开发,特色产业发展原则,若能将青刺果的开发形成产业链与产业群,合理有效的系统开发利用青刺果资源,这必将会带动该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再就业,增加周边百姓收入,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改变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解决高寒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产生积极的影响。
发展方向:
青刺果作为凉山州本土原生植物,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抗病性强,易种植耐粗放管理的优点,结合林业部门开展的退耕还林国土修复等实施项目,将青刺果作为优先考虑树种,即可绿化荒山,防治水土流失,又可作为高寒山区脱贫致富增收项目老百姓收入。
在各县扶贫异地搬迁后形成的空心村,劳动力少的边远村庄,可利用荒山荒坡,田边、沟边等非耕地地区进行栽种,因其成活率高,管理难度低,可适当增加当地农民收入,也不会出现让农民阶段性跟风种植经济价值更高的物种,砍伐青刺果树苗,稳定并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
依托西昌学院、凉山州林科所等单位进行青刺果选育、栽培、产品开发等基础研究,为后期发展本州青刺果产业,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引进大型药企对青刺果药用价值进行开发,形成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药用产品。
引进高端品牌化妆品企业对青刺果护肤产品进行开发,形成具有地区及全国影响力的护肤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