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颜六色的肥料,究竟有没有问题?
五颜六色的肥料,究竟有没有问题?
肥料市场上,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五颜六色、花花绿绿的肥料,常见的复合肥料、尿素、水溶肥、薄膜肥等都不是单一的一种颜色,总有农民问是不是加了色素?对土壤有没有好处?
厂家为什么要给肥料加颜色?
生产工艺需要:(1)包膜尿素、复合肥使用的包膜剂一般为透明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包膜是否均匀难以判断,未包膜尿素混入难以区分。在包膜剂中加入颜色,可以直观判断包膜是否均匀,包膜是否完整。(2)控释肥料根据适用作物不同,控释时间不同,为了区分不同缓释时间产品,加入不同颜色,方便区分。(3)掺混肥生产判断各原料是否掺混均匀,掺混肥生产时,为了直观区别各氮磷钾原料的混合均匀度,需要加入颜色加以区分。
原料带入颜色:腐植酸带黑色,铁肥原料带红色、黄色,锰肥原料带粉红色,铜肥原料带蓝色。在生产中加入带颜色原料,导致肥料成品有颜色。
为了产品外观品质整齐一致的要求:比如磷酸二铵由于矿源、磷酸质量、生产操作方法、工艺条件、中和度控制不同的影响,在不使用着色剂的情况下,不同批次甚至同批次的磷酸二铵产品常常呈现不同的颜色。基于规模化连续化工业产品规格和品质整齐致的要求,企业有染色的需求。
市场需求:化肥染色剂最早使用于二铵染色,早期我国进口的二铵是褐色的,后来品质升级、纯度提升,国产二铵颗粒呈现浅黄绿色。但是由于农民的认识没跟上,只认识褐色的,一些厂家就开始用染色剂染色。
不良厂家为了卖出高价:在肥料中加入颜色来区分,忽悠客户,实际上可能肥料的作用和其他的并无差别。
肥料使用染色剂存在的问题
增加成本,浪费资源:肥料生产成本将最终转移到终端农民身上。着色剂不是营养元素,不能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和提高肥效,这种成本的增加是不必要的,是一种资源浪费。
可能给土壤增加负担和污染风险:土壤是最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而肥料加入着色剂,既不能提升肥力、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又不能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作物产量及品质,还可能给土壤带来额外的负担,一些有毒的着色剂甚至可能造成土壤污染,带来环境风险。
引起食品安全问题,威胁人畜健康:偶氨类的某些着色剂有迁移性,具有潜在的致癌、致敏性,施用此类着色肥料后,可能给人畜的健康带来风险,引发生态和人身安全问题。
关于肥料染色的建议
肥料染色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习惯和现实原因,但现阶段还无法完全杜绝。
选择食品级染色剂:根据染颜料品种、剂型和添加量。一般在保证染色均匀的前提下,添加质量分数控制在0.1%-0.5%,成本控制在5-20元/t。
严禁添加使用已被证明有毒性、致敏性和致癌性的着色剂,以及对作物和环境有风险的着色剂。
添加功能性有色成分:比如使用腐植酸、微量元素、氧化铁系列染色剂等对肥料着色,既对肥料加上了颜色,同时又增加了营养成分提高产品肥效。
无论大家是反对还是支持肥料染色,都是为了更好的发挥肥料的“价值”。但是,如果不能真正最大化的发挥染色肥料的作用,还是建议肥料生产企业不要专门花太多精力在染色剂上做文章,过分宣传肥料颜色。严格按照正规标准,生产出切切实实能供给作物吸收利用的好肥料,比什么都能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