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红:如何有效开展全生命周期的食育科普?
范志红:如何有效开展全生命周期的食育科普?
食育,即饮食教育,是贯穿人一生的健康基石。从摇篮到暮年,每个生命阶段都有其独特的食育重点。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范志红教授在2024(第三届)食育发展大会上,系统阐述了全生命周期的食育科普思路,为我们揭示了饮食与健康的深刻关联。
婴幼儿期:营养启航,从第一口辅食开始
范教授指出,婴幼儿期的食育,就是要从第一口辅食开始,注重营养素的密度,为宝宝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个时期,家长不仅要学会如何制作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辅食,还要培养宝宝接受多样化食物的能力,为他们一生的饮食习惯打下良好开端。
学龄前期:习惯养成,5岁前的黄金期
5岁前,是孩子形成基本饮食习惯的关键时期。范教授提醒家长们,这个阶段要特别注重家庭饮食环境的营造,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并喜爱天然食物。同时,学龄前期的孩子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远离垃圾食品。
学龄期:家校共育,为健康护航
进入学龄期,孩子的生活重心逐渐从家庭转向学校。范教授强调,这个时期的食育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学校应该将食育融入日常教学中,家庭则应继续发挥榜样的作用,与孩子一起探索健康饮食的乐趣,让食育成为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青年期:自我管理,为健康投资
18-34岁,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也是超重肥胖问题日益凸显的阶段。范教授指出,青年期的食育重点在于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学会明智选择食物,远离甜食和甜饮料,控制体重增长。同时,她还提倡青年人多动手制作营养餐,掌握健康烹调方法,为自己的健康投资。
备孕-孕期:健康两代人,从孕期开始
备孕和孕期,是女性生命中极为特殊的阶段。范教授提醒准妈妈们,这个时期不仅要关注自身的营养需求,还要为胎儿的健康发育做好充分准备。她详细讲解了调整体成分、健康饮食、预防妊娠糖尿病等关键知识,并强调了食物选择原则和食品标签理解的重要性。
哺乳期-幼儿期:爱与营养的传递
哺乳期和幼儿期,是母子情感最为深厚的时期。范教授指出,这个阶段的食育不仅要关注宝宝的身体发育和口味形成,还要关注母亲的健康。她提倡母乳喂养,并分享了及时添加多种天然食物、制作辅食的要点。同时,她还提醒妈妈们要预防产后体重滞留,保持健康的体魄。
中老年期:智慧的选择
范教授强调,中老年时期是慢性病高发阶段,食育的焦点转向了延缓衰老和预防慢性疾病。控油控盐的烹调技巧,多样化蔬菜和杂粮的摄入,以及根据消化能力调整的烹饪方式,保证食物的营养和美味。
营养环境与食育的互作
家庭与社区:食育的生态
家庭是食育的起点,也是延续的土壤。改善家人的饮食习惯,让孩子拥有好榜样,学习健康烹调,培养对食物的认知和情感,这一切都始于家庭。社区的餐饮店、超市的购物环境,以及信息环境中的教育,构成了一个全面的食育生态系统。
信息环境与食育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筛选健康信息,避免商业误导和谣言,成为了食育的新课题。正规教育与非正规科普并行,利用大众媒体和自媒体,构建一个清晰、准确、可靠的健康信息环境,是食育成功的关键。
健康家庭烹调:美味与营养兼得
少油凉拌、白灼不淋油、清炒先焯烫,这些简单却有效的烹饪技巧,既能保留食物的原汁原味,又能减少不必要的油脂摄入。水油焖、粉蒸、沙拉少油调料,让每一道菜肴都能成为美味与营养的完美结合。
小结
食育,是一场跨越年龄的接力赛,它关乎个体的成长,也影响着家庭乃至社会的健康面貌。从摇篮到拐杖,让食育伴随我们一生,构建一个健康、和谐、充满活力的世界。
通过范教授的深度解读,我们不仅了解了食育在不同生命阶段的意义和实践,还学会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融入食育的理念。食育,不仅是饮食的教育,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培养,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为自己和家人开启一段健康饮食的旅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