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遗珍,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唐宫仕女图之《宋赵佶摹张萱捣练图》
海外遗珍,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唐宫仕女图之《宋赵佶摹张萱捣练图》
《捣练图》(英语:Court Ladies Preparing Newly Woven Silk)是中国唐代著名画家张萱所作,现存版本是宋徽宗摹本,《宋赵佶摹张萱捣练图》画作尺寸纵37厘米,横145.3厘米,也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该作品原收藏于圆明园,1860年“火烧圆明园”事件便被掠夺,后流失海外,现收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宋赵佶摹张萱捣练图》画作以石青石绿为主要颜色,白色为辅,红色点缀为冷色调进行补色,全画共描绘了12位衣着考究、丰颊硕体的宫女捣丝、检修、缝纫、熨烫等防止过程的情景,非常生动的展现出出了大唐盛世时期的官廷生活画卷。
“捣练"意为多为妇女协力之劳动,同时作为一种农织劳作活动,是古代社会由夏入秋这一特定时节的生产习惯。画中宫女子衣着是盛唐时半露胸式衫裙装的代表。图中的成年女性都穿短襦,肩上搭有披帛。衣饰色彩柔和,艳而不俗,面部圆润,上妆红晕至耳,眉间花钿以蓝绿为主,身着窄袖短襦,系长裙于高腰并扎丝带,披帛轻薄如纱,亦带印绣纹样。成年妇女发髻高盘,配以金、银、珠宝翡翠等首饰,形成一种富丽华贵、雍容富态的装饰风格,无不彰显大唐之盛。
《捣练图》卷首瘦金体题写的“天水筝张萱捣练图”八字,为金章宗仿宋徽宗所题,全作分别钤盖着金章宗的“明唱七玺" ,由此可见金章宗对此图卷以及宋宫书画藏品之重视。
《捣练图》于1860年“火烧圆明园”事件被掠夺后,1912年由美国波士顿美术馆东方部部长(也就是日本的冈苍天心)从北京一位贵族手上购买的,并于当年8月正式入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捣练图》是中国古代书画的稀世珍宝,原属圆明园收藏,遗憾流失海外,据悉曾在在2012年11月2日上海博物馆建馆60周年之际,上海博物馆开幕的"美国藏中国古代书画珍品展"上展览。也衷心期待诸如此类大量国宝能早日重归祖国怀抱。
宋徽宗·赵佶(1082 年-1135年),号宣和主人,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逝时无子,向太后于同月立他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自幼喜欢诗词书画,与王选、赵令攘等画家交好,曾向花鸟画家吴元瑜学画。元符三年正月,赵佶登上皇位,史称宋徽宗。即位后,宋徽宗在崇宁三年(1104 年)设立画院,并将美术考试正式纳入科举考试中,来招揽天下画师。宋徽宗对绘画的重视,激发出了当时美术创作的繁荣局面,也使得一大批精 美的美术作品脱颖而出,被皇家收藏。后来,这些美术作品被编成了20卷的《宣和画谱》,成为研究我国美术史的重要资料。赵佶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热爱画花鸟画自成"院体"。是古代少有的艺术天才与全才。被后世评为"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编写《宋史》的史官,也感慨地说如果当初章惇的意见被采纳,北宋也许是另一种结局。并还说如"宋不立徽宗,金虽强,何衅以伐宋哉"。
《宋赵佶摹张萱捣练图》3D数字鉴赏(该素材来源于中传新文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