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怎样防治糖尿病性眼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怎样防治糖尿病性眼病?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588636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但很多人对糖尿病的认识往往是不足的。在眼科门诊,经常能碰到糖尿病患者因眼痛、视力下降或者看东西有黑影来就诊,但往往出现上述症状基本已经处于糖尿病性眼病的一个中晚期阶段。

目前,门诊常见的糖尿病性眼病主要有糖尿病性白内障、糖尿病角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

糖尿病患者更易患上白内障?具体诱因是什么呢?

确实是这样,糖尿病的患者发生白内障的几率是比普通人高很多,其中血糖的升高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诱因。目前,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生机制尚无最后定论。人们对实验性糖尿病性的白内障动物模型进行深入研究发现,晶状体内存在的糖代谢紊乱,是白内障形成的重要生化和病理基础。

在发病的早期,可以看到在晶状体的前囊和后囊下会出现典型的白点状或雪片状混浊,然后迅速扩展为完全性白内障。尤其在裂隙灯下,可以看到后极部有很多点状的混浊,所以很多糖尿病患者会发现自己老花好转了,看近突然清楚了,实际上这并不是代表视力好了,而是因为糖尿病造成了白内障以后,屈光发生了变化,反而短时间视力出现了短暂性的提高,但随着这个晶体的膨胀以后,视力会逐渐下降,甚至在不久的将来就会严重的影响视力。

所以,糖尿病患者如果突然发现自己的视力变好了,并不是一件好事。但这对于糖尿病患者是一个警醒,需要关注眼部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并及时去就诊。

糖尿病角膜病变具体会有怎样的症状呢?

糖尿病角膜病变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干眼症,主要的原因大概两个方面:

(1)由于周围神经病变,瞬目反应不灵敏,容易出现眼部干涩感,一般需要点用人工泪液缓解症状;

(2)泪膜的完整性是眼表自我修复的基石,如果泪膜功能丧失,在出现角膜上皮损伤时,很容易继发感染形成角膜炎甚至角膜溃疡,治疗困难,影响视力,严重者甚至导致穿孔。

所以,在平时生活中要控制好血糖,要及时去眼科看看自己的情况是否严重,平时饮食中以血糖浓度低的食物为主,坚持做锻炼,更有利于病情恢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又是怎么引起的呢?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慢性进行性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微血管渗漏和阻塞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眼底病变,如微血管瘤、硬性渗出、棉絮斑、新生血管、玻璃体增殖、黄斑水肿甚至视网膜脱离。在临床表现当中,患者就会出现逐渐的视力下降,很严重的话最终会导致失明,所以预防和控制特别重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由于是一个发展缓慢的疾病,所以给了治疗的空间,需对它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分级的目的也是更好地帮助有针对性的治疗。1985年,我国中华医学会眼底病学组制定了一个执行起来简便易行的分级的方法,把视网膜病变分为两型,一类叫做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另外一类叫做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最常见的非增殖期临床表现包括微动脉瘤形成和视网膜内出血,微血管损伤导致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棉絮斑、出血数量增加、静脉异常和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增殖期导致视盘、视网膜和虹膜以及房角上的新血管增殖,这些新生血管可分别导致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如果患上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会出现哪些症状?又该做什么的检查呢?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可能出现一些症状,例如玻璃体积血导致的帷幕样遮挡、玻璃体积血消退过程中的飞蚊症,这都提示可能出现了一些眼部的问题。

有糖尿病长期的患病史就更要注意了,这个时候一定要到医院进行检查,可以通过眼底镜的直接观察,包括眼底照相机、OCT、B超等,可以明确的评估病情做出诊断。但如果眼底有出血点,且肝肾功能无异常的患者,建议做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这样可以更清楚地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程度,例如是否存在新生血管及无灌注区。

目前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方法有哪些?针对不同的情况该如何选择?

治疗主要包括以下三大法宝:激光治疗、眼内抗新生血管类药物注射治疗、手术治疗。

(1)有两种情况要做激光治疗:一是黄斑水肿。很多研究表明,黄斑区格栅样激光光凝,可以减少血管的渗漏,从而减轻水肿,提高视力;二是发现视网膜有新生血管或有大片视网膜血管没有血流供应,这时候为了使得新生血管萎缩或阻止新生血管的生长,进行所谓的全视网膜激光光凝。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激光光凝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中的重要性,正确的激光光凝治疗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的“保护神”。

激光绝不是打1次或几次就了事的,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在定期复查的过程中可能随时要进行激光治疗。至于如何进行激光治疗,何时进行激光治疗,要听从医师建议。一般来说,全视网膜激光光凝会分3~4次做完,不提倡一次打的太多,太多会引起水肿加重。很多患者由于没有及时进行激光治疗,导致玻璃体出血、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机化增殖膜形成、视网膜脱离,落到失明的地步。相反如果激光治疗及时、恰当,完全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2)近年来医药科技进步很快,尤其是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出现,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有了更多的选择。比如激光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对控制黄斑水肿会有更好的效果;对已经有新生血管形成的病例,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生成药物,可以帮助新生血管的退缩,尤其新生血管在视神经乳头上无法进行激光治疗时;有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晚期,必须手术的病例也可以先注射药物,然后再手术,这样可减少术中出血。

(3)如果糖尿患者血糖控制不好,也没有及时正确地激光治疗,视网膜病变发展到增殖期,玻璃体出血1个月以上不吸收,或视网膜有增殖膜,有视网膜脱离,影响中心视力,必须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将出血清除,剥除增殖膜,将视网膜复位,同时进一步进行加强的激光光凝治疗。两点必须提醒:一是目前一致公认手术宜早不能拖。一般出血一月左右不能吸收,应该手术并激光治疗,不要等到增殖膜新生血管很多,视网膜脱离范围很大,以致手术中无法剥除增殖膜。二是要认识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一旦到增殖膜很多时,手术的疗效一般是不理想的。这方面不要期望值过高。

当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非常强调个体化综合治疗。要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定制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可以多种方法结合以达到最佳疗效。

一些患者的空腹血糖良好,为什么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进展还是很快?

其实,这里要纠正大家一个误区,单纯测量固定的空腹血糖只能说明患者在这一个时间点的血糖控制良好,并不能反映出血糖变化的真实情况,目前比较公认可靠的监测指标是糖化血红蛋白,它可以客观反映出患者近三个月的血糖控制是否理想。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