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萎缩是什么?成因、预防与日常护理全解析
牙龈萎缩是什么?成因、预防与日常护理全解析
牙龈萎缩是指牙龈组织向牙根方向退缩,导致牙根暴露的一种口腔病症。其可由多种因素引发,如牙周炎、刷牙不当、不良修复体、年龄增长等,会使牙齿敏感、牙缝增大,严重时可致牙齿松动脱落,危害口腔健康与功能,需重视其防治。
刷牙方式不当
长期使用硬毛牙刷且刷牙力度过大、拉锯式横刷,会直接损伤牙龈组织,破坏牙龈与牙齿之间的附着关系,使牙龈上皮受损,长期累积导致牙龈退缩。尤其是牙齿颈部的釉质较薄,更易受到过度刷牙的损害,逐渐出现牙龈萎缩,牙齿根部暴露,增加牙齿敏感与龋病的发生风险。
不良修复体
不合适的假牙、牙套等修复装置,若边缘不贴合、过长或过厚,会对牙龈产生持续的机械性压迫与刺激,干扰牙龈的正常血液循环与代谢,导致牙龈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并逐渐萎缩。这种情况若未及时纠正,牙龈萎缩会持续加重,影响口腔的整体健康与修复效果。
年龄增长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生理机能逐渐衰退,牙龈组织中的细胞更新减缓,牙龈的弹性纤维减少,牙槽骨密度降低,这些变化使得牙龈对各种刺激的抵抗力减弱,容易发生退缩现象。但年龄相关的牙龈萎缩通常较为缓慢,但若合并其他致病因素,则会加速牙龈萎缩的进程。
牙周炎
牙周炎患者牙龈长期处于炎症状态,炎症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会破坏牙龈组织中的胶原纤维与血管,导致牙龈红肿、出血,随着病情进展,牙槽骨逐渐吸收,牙龈失去支撑而退缩。并且牙周袋形成,加深了牙龈与牙根的分离,进一步加剧牙龈萎缩。
预防牙龈萎缩
预防牙龈萎缩,应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如巴氏刷牙法,定期进行牙周检查与维护,及时治疗牙周疾病。对于有修复需求的患者,务必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制作合适的修复体。一旦发现牙龈萎缩,应及时就医,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牙周治疗、手术治疗等,以减缓牙龈萎缩的速度,保护牙齿及口腔功能。
牙龈萎缩患者日常注意什么
口腔清洁:饭后及时漱口,清除食物残渣,减少细菌滋生。早晚使用软毛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将牙刷与牙龈呈45°角,轻柔地水平震颤刷牙,避免用力过猛伤害牙龈。配合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清洁牙缝,防止牙菌斑在牙缝堆积,降低牙龈炎症发生风险,进而减缓牙龈萎缩速度。
掌握正确刷牙方式:巴氏刷牙法能有效清洁牙齿表面及牙龈沟内的菌斑,同时减少对牙龈的机械性损伤。刷牙时间应保证每次3分钟左右,确保牙齿各个面都得到充分清洁,维护牙龈健康环境。
避免过度刺激:减少食用过硬、过烫、过酸等刺激性食物,此类食物易引发牙龈敏感与损伤。避免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使牙龈血管收缩,影响牙龈血液循环,导致牙龈营养不良而加速萎缩。尽量避免使用牙签剔牙,改用牙线或牙缝刷,防止牙签损伤牙龈乳头,加重牙龈萎缩程度。
本文原文来自有来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