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与重症医学科强强联合——青大附院打造救治危重症、复杂心梗病人的一流平台
心血管内科与重症医学科强强联合——青大附院打造救治危重症、复杂心梗病人的一流平台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阶段,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持续上升,如何快速有效救治危重和复杂心血管疾病患者成为医疗领域的重要课题。青海省属于高寒高海拔地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起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严重威胁高原各族群众的生命与健康。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通过心血管内科与重症医学科的紧密合作,成功打造了一流的心血管疾病救治平台。
强强联合,构建高效救治体系
重症医学科作为医院重要的平台学科之一,是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青海省级临床重点专科、青大附院院级重点专科、青海大学急诊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点、重症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点等……近年来,科室在甘桂芬教授及其团队的努力下,学科发展迅速,并率先在2017年在青海省开展了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构建了青海省重症专科联盟及ECMO转运体系,极大地提高了危重症患者的生存率,这类ECMO的支持患者在救治后成活率达46%。
青大附院心血管内科作为国家级重点专科和青海省心血管临床医学中心,不仅在高血压病、高血脂症、冠心病、心肌病、心瓣膜病以及心功能不全等各类心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尤其是在心脏介入手术、心脏电生理诊疗等方面成绩斐然。
为了更好地应对危重及复杂的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复杂危重的心梗病人的及时救治,两个科室通过学科协作,共同制定了针对危重症和复杂心梗患者的左心辅助支持下(ECMO、IABP、ECMO+IABP支持)的多种治疗方案。这种“一站式”救治模式打破了心源性休克、室颤、心跳骤停等危重病人没有机会开通冠脉血管机会的技术壁垒,确保患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到最积极且有效的治疗。
成功案例彰显救治实力
“这是一个大面积心梗的患者,当时病情十分危重,出现了心源性休克、心衰,只有在ECMO辅助下才能实施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开通介入治疗,所以我们的ECMO团队立即启动并在短时间内放置成功后循环稳定,心内二科刘文龙主任立即行急诊PCI开通了闭塞的冠状动脉,目前患者心功能恢复,ECMO已经撤了,再观察一段时间就可以转回心内科病房了。”甘桂芬主任介绍说,这已是24小时内重症与内心科联合救治的第二名患者。
刘女士(化名)是一位68岁的患者,她因胸痛和呼吸困难的症状加剧,在8月5日被家人送到青大附院急诊科。经过急诊医生评估诊断大面积心肌梗塞,并将她收治在心脏内科二病区。
由于刘女士出现了严重的心力衰竭合并心源性休克,病情危急且手术风险很高,因此决定采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来支持她的生命体征,才有机会尽快行开通血管介入治疗,从而降低死亡风险和减少严重并发症。心脏内科二病区的主任刘文龙随即联系了重症医学科甘桂芬主任,在当天晚上紧急联系ECMO团队并及时启动危重疑难心梗病人的救治流程。
甘桂芬主任团队ECMO支持技术已相当成熟,在ECMO保驾下很快成功地为刘女士实施了心脏支架植入手术,手术历时约1小时,术后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心功能逐步恢复。心血管内科与重症医学科通过学科之间紧密合作,成功实施了积极干预措施,挽救了刘女士的生命。
持续创新,服务更多患者
面向未来,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将持续加大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急诊ICU、血管外科等重点学科的合作力度,进一步优化疑难危重患者一站式救治流程,提升救治水平,强化医疗服务质量,为更多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救治平台。同时,医院还将继续加强科研能力,开展更多的临床研究,推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发展。
青大附院心血管内科与重症医学科、急诊ICU、血管外科等学科的强强联合,打造了全省最强疑难危重心梗病人救治平台,不仅标志着医院在心血管疾病救治领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也为我省其他医疗机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为构建更加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贡献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