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电混动和增程混动,谁的效率更高,谁的油耗更低?
插电混动和增程混动,谁的效率更高,谁的油耗更低?
两种混合动力技术各有千秋。本文让我们从技术视角深入剖析它们的差异,探究它们各自的特点。
增程混动技术
增程混动最显著的特点是,车辆在任何工况下都是由电机驱动。尽管它配备了内燃机,但内燃机的角色仅限于增程器,为电动机和电池发电,而不直接驱动车辆。
因此,增程式汽车常见的驱动模式包括纯电EV模式,这种模式适用于城市低速行驶场景,由电池直接驱动。
另一种是串联电机驱动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内燃机为电机供电,电机再驱动车轮。在高速巡航时,内燃机的发电量通常仅够维持电机运转,无多余电量储存于电池,因此此时内燃机需要全力发电,导致油耗相对较高。
在需要急加速或爬坡时,内燃机发电量不足,电池也会参与供电。就像图片展示的这样,最终由内燃机和动力电池共同供电。
总体而言,增程式汽车的动力虽然来源于动力电池和内燃机,但实际驱动车辆的还是电机。在遇到重负荷极限工况时,这种驱动方式可能显得力不从心。此外,内燃机转电过程中必定存在能量损耗。因此,对于高速巡航和重负荷极限工况,仅依赖转电驱动既无动力优势,也无能耗优势。
插电混动技术
插电混动与增程混动的主要区别在于,除了增程式的纯电和串联模式外,插电混动还具备并联模式和发动机直驱模式。
以比亚迪的超级混动DMI为例,在并联模式下,电池驱动电机的同事,内燃机的动力也参与驱动车轮,形成双重动力叠加,带来极致的动力性能和卓越的加速体验。这种模式常用于高速超车场景。
在高速巡航时,内燃机的动力直接驱动车轮,无需换挡,简化了动力传递路径,避免了能量损耗,并使内燃机工作在高效区间,降低油耗。
同时,为了避免内燃机能量浪费,当持续功率有富余时,会启动再生机制,将能量转化为电能存储于电池中,提高能量利用率。
因此,插电混动功能更全面,性能更强,技术也更为复杂,对电机电控的要求更高。
国内主流的插混车型基本都配备了专用发动机,采用可变行程、废气增压等新技术,进一步提升了热效率,尤其是在亏电状态下的油耗得到了显著降低。
综合来看,插电混动能够兼顾车辆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无论是低速还是高速都能轻松应对,而增程混动在这方面则略显不足,尤其在高速经济性上并无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