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集体降价背景下 车市零售均价比不降反增
汽车集体降价背景下 车市零售均价比不降反增
2024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出现了一个令人意外的现象:尽管多家车企纷纷降价促销,但乘用车零售均价却呈现上涨趋势,较2019年上涨了3.7万元。这一反常现象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市场逻辑?
日前,一条为《汽车越降价越贵?上半年买车均价比2019年贵3.7万元》的词条冲上社交媒体热搜榜引发广泛关注。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指出,虽然国内乘用车市场普遍降价,但乘用车零售均价却越降越贵。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乘用车零售平均价格为14.2万元,2020年为15.3万元,到2023年零售均价提升至16万元。而2024年1-6月,国内乘用车零售均价更攀升至17.9万元,较2019年上涨了3.7万元。
图源:崔东树公众号
崔东树分析指出,全国乘用车市场价格段销量结构走势持续上行,高端车型销售占比提升明显,中低价车型销量占比减少,这是消费升级的推动,同时也是因为换购群体的消费升级推动。
具体来看,5万元以下车型2021-2022年较2020年的占比持续上升,主要是微型电动车的销量贡献。但2023年以来又持续下降,2024年5万元以下车型的销量占比目前仅有2.5%,较2023年下降0.7个百分点。
5-15万的传统车型的销量下滑与新能源车的增长抵消后,总体下降趋势仍明显。
而15万以上车型市场份额持续上升,增长较快。20-30万车型2023年国内零售占比16.3%,今年6月是21.1%。
30万以上车型的各类段占比均持续上升,30-40万车型零售占比2023年是10.6%,6月是10.6%,40万以上车型2023年国内零售占比3.2%,今年6月是3.9%。
图源:崔东树公众号
由此可见,高价车型销售提升明显。从2019年到2024年上半年,国内15万元以上乘用车市场销量结构明显逐年上升,而10万元价格段以下的乘用车销量逐年减少。
从占比来看,根据2019-2023年的变化,40万元以上乘用车零售占比从1.7%增长至3.2%;30万-40万元乘用车零售占比从6.4%增长至10.6%;20万-30万元乘用车零售占比从10.2%增长至16.3%。
而5万-10万元乘用车零售占比已从2019年的30.5%下降至2023年的17.2%。
崔东树认为。“主要得益于中国汽车品牌持续向上发力高端市场,带来的新能源乘用车高端化发展趋势明显。”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张翔也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不断向上突破搅动了汽车行业,打破了原有的行业规则,通过更创新、更优异产品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进而带动消费升级情况。
从市场格局来看,这也得益于中国汽车品牌正持续向上发力高端,加速重构市场格局。如比亚迪汽车推出的仰望品牌、东风汽车推出的岚图品牌、长安汽车推出的阿维塔,以及造车新势力阵营中的蔚来、理想、小鹏等企业。
专家:消费升级明显,市场尚不够均衡
车市消费结构高端化特征趋势明显,中低端购买力有待提升。“从结构分析看,入门级萎缩,消费基盘不扎实的问题较大,中低端购买力不足。”崔东树分析表示,传统燃油车价格段上行的现象并不是促进消费的有利因素,需要普通消费群体更强的购买入门级车消费,也就是低端消费很重要。
他表示,“因此改善普通群体需求购买力,实现车市价格端相对均衡,拉动入门级消费,实现首购群体的消费入门。”
内容还指出,纯电动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持续高增长,插混的表现近三年表现突出,增程持续小幅增长。传统乘用车的销量出现持续下行压力。2023年的新能源车占比达到36%的较强比例,2024年6月的新能源车渗透率有49%,未来的新能源车贡献度仍将小幅上升。
另外,传统燃油车的产品结构的高端化较为明显,主要是15万以上车型的高增长,这是消费升级的直接体现。而10万以下的燃油车的下滑速度很快,在纯电动的高增长下,低价燃油车形成剧烈下滑的特征。
针对2024年的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崔东树认为,车市消费结构高端化特征进一步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