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一道让杭州人“扶额沉默”的名菜,网友看完却更想吃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一道让杭州人“扶额沉默”的名菜,网友看完却更想吃了

引用
什么值得买
1.
https://post.smzdm.com/p/a0z5mdxw/

一道让杭州人“扶额沉默”的名菜,网友看完却更想吃了。这道名菜就是西湖醋鱼。近年来,这道传承千年的杭州名菜在网络上频频被吐槽,甚至被冠以“最难吃的名菜”之名。然而,当我们深入了解这道菜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时,会发现这道菜所承载的不仅是味蕾上的体验,更是一段段历史的传承与变迁。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南北甜咸大战。
元宵节到底是吃甜汤圆还是咸汤圆,网友们还能再battle上百年!
而西湖醋鱼以一己之力在互联网掀起了“南北大和解”——
双方罕见统一立场,对着这道杭州名菜疯狂输出:“难吃!”

春节期间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国4》导演是懂玩梗的,来了杭州直接向当地司机发出灵魂拷问:
“吃没吃过西湖醋鱼?”
司机不语,只一味地扶额。第一集就贡献名场面+1。
再问其他人:
“西湖醋鱼,就是那个,呃,嗯……形容不出来。”
“反正,很腥,很甜。”
总结就是,西湖是西湖,醋是醋,鱼是鱼。
就连《舌尖4》都直言:西湖醋鱼流传千年,成为杭帮头牌菜的原因,依然成谜。
这道千古名菜,已经不只是在网上风评被害。那个被儿子怂恿各处打卡美食的老爷子,在上海和平饭店遭遇258元的红烧肉都没皱一下眉头,到了杭州楼外楼,竟然差点被西湖醋鱼整破防。吃了一口马上放下筷子,嘟囔一句“这鱼白死了”。


图源@爱吃肉肉

网友恶搞建议,去西湖边吃西湖醋鱼,建议要靠窗坐,吃一口可以方便把盘子扔湖里……
这道西湖醋鱼标价280元,其中80元是鱼的价格,200元是扔盘子的罚款……
还有外国博主千里迢迢到西湖边品尝西湖醋鱼,结果感想是:
“有朋自远方来,虽远必诛。”
到了今年1月,西湖醋鱼已经和老北京豆汁、川渝折耳根,合称国内三大“不信邪”。
可豆汁儿,外地人不碰,老北京人爱得要命,折耳根也是,西湖醋鱼则连本地人都不怎么爱吃。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烹饪法的“锅”

《舌尖4》中,西湖醋鱼的最高境界是用草鱼做出蟹的鲜味
大厨在一本老食谱里找到了西湖醋鱼早先的做法,为了让鱼更有味道,煮鱼用的是杂鱼汤,光是这锅汤,就够考验他吊汤的手法。
为了让食客满意,大厨对这道菜已经进行了73次改良。
你没看错,一道传承千年的菜,直到现在,在一个厨师手中,改良70多次都不算完美。
但凡有一点土腥味,这道菜就算失败。大厨会注重酱汁,注重鱼的来源,而普通的厨师,并不会计较那么多。

图源:《舌尖上的中国4》

当下普遍的西湖醋鱼做法,把鱼切好,煮熟,然后浇上糖醋酱汁。
这道工序本身就有个致命问题:鱼和酱汁几乎是分离的,醋鱼醋鱼,醋归醋,鱼归鱼。
再加上西湖醋鱼用的是草鱼,草鱼原本就腥味很重,普通煮法去味不彻底。
所以有网友说,尝一口西湖醋鱼,几乎能感受到那条鱼怎么在西湖里玩泥巴、吃水槽。也有人说,除了酱汁,其他的味道就像在水里追着一条鱼在啃……
在鱼身浇酱汁的做法并非西湖醋鱼独有,淮阳名菜松鼠鳜鱼也是这么做。
区别在于,松鼠鳜鱼,首先要把鱼切出各种棱块,裹上粉,油炸,再浇酱汁。油炸这个环节就很妙。
那么,西湖醋鱼能炸一下吗?
不能,因为,老祖宗没有这种做法。


图源:《清明上河图》

相传,西湖醋鱼最早源自南宋的宋五嫂鱼羹
宋五嫂在北方是做黄河大鲤鱼的,到了临安(杭州),改用西湖草鱼,一样出味道。据说南宋皇帝赵构吃了赞不绝口,宋五嫂因此名声大噪。
到了清代,西湖边的饭店做醋鱼出了名,有人便说是宋五嫂的手艺传承。著名吃货皇帝乾隆下江南时也品尝了西湖醋鱼,没有差评。
乾隆觉得可以,但另一位清代著名吃货袁枚就没那么笔下留情。
“用活青鱼切大块,油灼之,加酱、醋、酒喷之,汤多为妙。俟熟即速起锅。此物杭州西湖上五柳居最有名。而今则酱臭而鱼败矣。甚矣!宋嫂鱼羹,徒存虚名。《梦梁录》不足信也。”
这是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对西湖醋鱼的描述。
“酱臭而鱼败”,网友们看了纷纷点赞。


图源@高合川的夜@水兴沙

到了民国时期,楼外楼的西湖醋鱼已经远近闻名。梅兰芳到杭州,许多餐馆纷纷递上菜单,希望他大驾光临。而梅兰芳四次都选择楼外楼,但没有明确记载他喜欢西湖醋鱼。
建国后,西湖醋鱼一直是杭州招牌菜。1980年,日本电视台来中国拍摄美食纪录片,其中就有一段记录了西湖醋鱼的做法。
那时候的西湖醋鱼,只要客人点了,就要现成去西湖里捞。

然后老师傅用熟练的刀工切好,

灵魂步骤来了,用料酒、酱汁调着味煮鱼,煮的时候还要撇掉浮沫!
锅中的鱼汤,用来制作调味的酱汁,
最后把酱汁浇上,你会发现,浇之后鱼皮有酱色,已经入味。

从纪录片看来,80年代的西湖醋鱼很讲究鱼的新鲜美味,同时酱汁里也加了很多料。
这,大概是最最最传统的西湖醋鱼做法。
尽管画质模糊,但挡不住诱人的香味。

传统菜式的变革

近十年,人们越发注重饮食健康,尤其注重“控糖”。
到了西湖醋鱼这里,为了控油,坚决不油炸,采用清水白煮。白糖的用量逐渐减少,酱汁味道早已不是原汁原味。
配方改良来改良去,反而让这道菜成了“不信邪”。还真不是厨师们技术不行,而是他们忽略了老版西湖醋鱼最要紧的一步:去腥。
早年,养在西湖的草鱼,先清水养着,饿三天,然后再上桌。这也只是西湖醋鱼繁杂工序的第一步。然而,在这个预制菜横行的时代,有多少饭店会为了一道西湖醋鱼,提前准备好饿了三天的草鱼?
同时,传统西湖醋鱼,切七刀,这技术也非常考究。酱汁的调法更不在话下。

许多传统菜式对于厨师技法要求极高。例如,慈禧太后逃到西安时,爱上了那道金边白菜。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
首先要把上好的白菜梆子切成大小一致的长方形,然后老师傅用精湛的火候炒制,直到白菜条的几个边都变成金黄色才算成功。
这个过程,差一步就不算火候到家。


图源:《一面之词》

再比如,大家熟悉的兰州拉面,真正考验的是拉面师傅,从和面开始就有N道工序,煮面的时间也要把握好。
如果你在路边吃到一碗难吃的兰州拉面,那一定不是正宗的。
好的厨师很稀缺,可人们对餐饮的需求很旺盛,所以参差不齐的厨艺就让现代人对传统菜式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西湖醋鱼从文化icon变成“全网黑”,正是吃了传统技艺变革的亏。
现代餐饮,除了讲究老底子味道,创新也是必不可缺的。而餐饮,又是当代文旅行业的重要一环。一个城市的饮食,有时候比那些名胜古迹更能彰显一座城市的底蕴。

西安是文旅大户。到了西安,你会发现,他们把虾球做成荔枝的模样,挂在道具树上,端上桌。
你以为是一树荔枝,咬一口才发现是美味的虾球。而看到荔枝,就想起杨贵妃和大唐长安。
再有,他们会把榴莲酥做成毛笔的模样,彰显锦绣盛唐的挥毫之力。

写在文末

《舌尖4》第一集叫“绝活”,在这个单元介绍西湖醋鱼颇有意味。看似简单的酱汁淋鱼,背后所蕴藏的是无数厨师数十年功力的浓缩。
而我们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对于美食的选择有广阔的空间。加班时可以吃快餐汉堡,熬夜时可以点烧烤馄饨,午饭想吃面、吃饭随便选,周末聚餐可以烤肉也可以火锅。
我们当下的选择多是吃的种类,如果具体到某一道菜,似乎就没那么强的执念了。
对于美食,汪曾祺说:“不热爱美食的人生是有遗憾的。”
用美食感悟生活,生活要靠慢煮,才能品味其中酸甜苦辣!
这是他在《慢煮生活》中的感悟,而他所追求的那种温情与自在的生活态度,与快节奏的我们已然渐行渐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