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igma如何在1990年代重塑新世纪音乐
Enigma如何在1990年代重塑新世纪音乐
在音乐创新的领域中,很少有项目能像Enigma一样,在新世纪音乐领域留下如此显著的印记。Enigma由罗马尼亚-德国音乐家兼制作人Michael Cretu于1990年代初创立,通过融合电子音景、采样丰富的世界音乐和精神主题,彻底改变了这个流派。该项目在1990年至1996年间发行的前三张专辑不仅定义了"Enigma之声",还在接下来的十年中重新定义了新世纪音乐。
1990年代初期的音乐产业变革
1990年代初期是音乐产业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电子音乐制作技术的兴起(例如,Cretu率先将音乐录制到硬盘上),以及世界音乐兴趣的增长,为创新音乐项目创造了肥沃的土壤。正是在这种背景下,Enigma应运而生,为寻求超越传统流行和舞曲音乐的听众提供了一个引人入胜的声音。
Enigma的独特音乐风格
Enigma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能够弥合传统新世纪音乐的冥想性、往往是器乐性的特点与主流听众对更结构化、节奏驱动的音乐的期望之间的差距。不同版本的 techno 和 club 音乐当时主导着排行榜。通过将格里高利圣咏、部落节奏和自然声音等可识别元素融入具有流行感的电子作品中,Cretu 和 Frank Peterson 创造了一种既易于接受又充满异国情调的声音。1990年10月发行的单曲《Sadeness (Part 1)》在14个国家的排行榜上登顶。
第一张专辑:MCMXC a.D.(1990)
Enigma的首张专辑《MCMXC a.D.》是其突破性的作品,将格里高利圣咏与氛围合成器、催眠节拍和挑逗性的低语相结合。这张专辑通过《Sadeness (Part I)》和《Principles of Lust》等曲目,向主流听众介绍了一种新的声音,融合了精神和感官元素。专辑在40多个国家的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并获得了多白金销量,将新世纪音乐带给了更广泛的听众。
第二张专辑:The Cross of Changes(1993)
《The Cross of Changes》在首张专辑的成功基础上,用民族和部落的吟唱取代了格里高利圣咏。这张专辑进一步探索了精神主题和自我意识,保持了前作的氛围和催眠特质,同时融入了更成熟的节拍和歌词。专辑中的单曲《Return to Innocence》成为了另一个全球热门曲目。
第三张专辑:Le Roi Est Mort, Vive Le Roi!(1996)
《Le Roi Est Mort, Vive Le Roi!》继续探索世界音乐元素,融合了梵语和吠陀经文的吟唱,以及熟悉的格里高利影响。虽然商业上不如前两张专辑成功,但它进一步巩固了Enigma在新世纪音乐领域的地位。专辑标题意为“国王已死,万岁新王!”,融合了前作的氛围元素和更现代、未来主义的声音。
Enigma的音乐特色
Enigma的音乐融合了电子和世界音乐元素,包含许多精神和神秘主题,具有氛围性和冥想特质,使用自然声音和民族乐器,最重要的是专注于创造氛围而非传统的歌曲结构。这种独特的音乐风格不仅在当时具有开创性,而且对整个新世纪音乐流派产生了深远影响。
后续发展
Enigma的第四至第八张专辑展示了项目对电子和新世纪音乐的持续探索。第四张专辑《The Screen Behind the Mirror》(1999)融入了卡尔·奥尔夫的《Carmina Burana》元素,并收录了热门单曲《Gravity of Love》。第五张专辑《Voyageur》(2003)标志着从Enigma标志性声音的转变,更侧重于流行导向的曲目。第六张专辑《A Posteriori》(2006)回归了更氛围的风格,以宇宙为主题。第七张专辑《Seven Lives Many Faces》(2008)继续融合电子和世界音乐元素。第八张专辑《The Fall of a Rebel Angel》(2016)在长时间的休整后发行,探索了自我发现的主题。
尽管Enigma的影响力可能不如鼎盛时期那样显赫,但其在1990年代的创新和突破性成就,以及对新世纪音乐的深远影响,使其成为音乐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