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表情包里天天看到的小企鹅,到底是怎么来的
你在表情包里天天看到的小企鹅,到底是怎么来的
企鹅家族(Pingu)是许多80后和90后的童年回忆。这个来自南极的帝企鹅家庭,以其可爱的形象和独特的"企鹅语"赢得了全球观众的喜爱。最近,日本松屋银座举办了一场"Pingu展",展出了原作者Otmar Gutmann的原始手稿、粘土娃娃等珍贵资料,让观众得以一窥这部经典动画的创作历程。
不爱吃蔬菜到变形的Pingu
偷偷吐掉蔬菜得意Pingu
碎碎念Pingu
跟海豹好盆友Robby的日常
表情包里的小企鹅到底是谁?
企鹅家族(Pingu)这一角色最早出现于1986年,成型的《Pingu》动画诞生于1990年,六季作品外加特别番外一共157集,时间线横跨16年,陪伴一代人又一代人走过了40年,而赋予这群小企鹅生命和灵魂的德国创作者Otmar Gutmann却鲜少为人所知。
第一季中Pingu的first kiss
抢着吃零食的Pingu和Pinga
Otmar Gutmann在30多岁才半路出家,在Pingu之前只有一部基于作曲家Gyorgy Ligeti的音乐作品创作的短片《Aventures》(1978)。在片中,他通过视觉艺术家Lubomir Stepan的雕塑作品探讨人在自然中的处境,这种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索贯穿他的作品和后来的《Pingu》。
Otmar Gutmann
总是发出"Noot Noot"叫喊声的Pingu,在家人的陪伴下变成了越来越有责任感的男子汉。只可惜,Otmar Gutmann只陪伴Pingu走了一小段路:他在1993年因病突然离世,让整个团队遭到了沉重的打击。2001年,旗下拥有经典动画《托马斯小火车》的英国公司HiT收购了《Pingu》这部作品。
人见人爱的小企鹅 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
1992年,《PINGU》进入日本后,层出不穷的小巧周边又帮它圈了一大波迷妹。严谨细致的日本人甚至还出过《Pingu Bible》《All About Pingu》《ピングーからの贈りもの》等等一系列有关企鹅家族细枝末节的书籍。
2017年,人类对南极Pingu的热爱继续得到了延续,这一次Pingu一家从南极搬到了繁华的大都市,Pingu从粘土人物变成了现代数码动画《Pingu在都市》,开启了新的都市生活。
Pingu in the City © MATTEL, NHK, NEP, PP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Pingu的行动方式的话,"一步一个脚印"是最为贴切的描述。无数个一模一样的Pingu,拆解出无数个脚步,每一次的抬脚,每一次的挥动翅膀,每一次的摇头,都要拍成一帧一帧的拍摄静态照片,最后组成一连串的动作:这种"耗时耗力"的动画,就是逐帧拍摄的定格动画。
定格动画制作
和木偶动画一样,粘土动画也是定格动画的一种,换句话说,这群来自南极的帝企鹅家族就是一群可爱的"泥娃娃"。从角色设计、脚本制作、道具场景制作到拍摄合成和后期录音等等,一部粘土动画片的诞生要耗费难以想象的巨大精力,前期制作过程中数不清的手工制作,为粘土动画赋予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片段:Pingu的制作过程
根据Pingu的造型师Marianne Boos回忆,因为动画片中的每一个场景都是单独构建的,通常一集5分钟的动画需要7500张照片来完成,而每一秒动画都需要大概准备10个黏土人物来摆弄——在帝企鹅圆滚滚的肚皮上画上标志性的黄色边线,小心翼翼地为它粘上黝黑的眼球,淳朴原始的手作外观,自然饱满的色彩,逐帧拍摄时对摄影的掌控和后期的人声和音乐,工作室中乱七八糟环境下的每一个小细节,都是组成粘土动画的血肉骨骼。
意大利籍配音艺术家Carlo Bonomi临场发挥的"企鹅语",也是《Pingu》的亮点。这种看似毫无章法的"胡言乱语"中运用到了一种名叫Grammelot的、古老的戏剧表演发音方法,通过改变发音规则创造新的语言,赋予了企鹅家族们各不相同的人物性格。
Pingu背后的粘土动画
一堆粘土、一支笔、一把小刀、一台摄像机,粘土动画制作的工具看似简单平常背后的工艺和心血其实非常复杂深厚。近两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中再次出现许多定格动画。作为定格动画的一员,粘土动画其实已经有了很多年的历史。
从1897年William Harbutt发明可塑性很强的橡皮泥,到现存最古老的黏土动画电影《万岁公牛》(1926),再到1972年著名定格动画制作商阿德曼动画公司成立,70年代的奥斯卡短片中开始出现粘土动画,粘土动画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历史。
Long Live the Bull (1926)
世界动画史上第一部全黏土动画长片叫《马克吐温的冒险旅程》,这部作品诞生于1986年,全片只有86分钟,却一共使用了24吨黏土、13万个角色参考姿势,如此令人震惊的宏大作品出自"粘土动画之父"Will Vinton之手,粘土动画(claymation)这个词也是由他所创造。与如今精致的CG动画相比,细枝末节流露的手作感,就是那个时代的3D效果。
The Adventures of Mark Twain(1985)
后来的粘土动画也一直是佳作频出:阿德曼动画公司是粘土动画的王牌公司,他们创造了史上票房最高的定格动画《小鸡快跑》和风靡千禧年的《酷狗宝贝》。粘土动画大多以亲情友情为主题,看上去憨态可掬的粘土形象,却迅速火遍了全球。不管是奔跑的《小羊肖恩》,讲述友情的《玛丽和马克思》,都是用最朴实无华的形式,笨拙而真挚地传递着美好的感情。
Wallace and Gromit
Chicken Run(2000)
Shaun The Sheep Movie
Mary and Max(2009)
"Pingu的身体里有许多的我,我把童年和青年时期的想法和灵感都赋予给了它",在Otmar Gutman的眼中,经常调皮捣蛋、有时候又很懂事的Pingu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ta有着一颗时刻都在跳动和感受的真实心脏,也有着许多这个年龄的孩子们应有的特质:喜欢恶作剧也心地善良,他们摔倒过无数次也在不断成长。
Pinga被Pingu惹哭
宠妹妹的Pingu
与家人做煎饼的日常
在今天,年轻人未必真的知道Pingu,但当我们使用可爱的Pingu表情包时,其实都是在对这部古早动画、也是对我们记忆中的童年的一次小小致敬:它的家就像是我们自己的家,而它就是曾经那个淘气着、成长着、对一切都充满好奇的我们。
Pingu in the City © MATTEL, NHK, NEP, PP
本文原文来自微信公众号“NOWNESS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