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石磨的历史:从鲁班发明到现代电动驱动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石磨的历史:从鲁班发明到现代电动驱动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maigoo.com/zhishi/309168.html

石磨,这一古老的粮食加工工具,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农耕文明。从战国时期的简单石硙,到现代电动驱动的石磨,其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古代机械技术的演进。本文将带您穿越时空,探寻石磨的发明之谜,领略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技术革新,感受这一传统工艺的文化魅力。

石磨的发明之谜

石磨据说是鲁班发明的,《世本》等文献中记载“公揄作石岂”,由此可以推出,在战国时期,石磨就被人们所使用。最初叫硙,汉代才叫磨;古老的时候,人们用人力和畜力磨面。

安放石磨供人磨面的屋子(棚子)称为"磨道"。磨道里除了安放石磨,还要有安放筛面的地方,所以一般需要两间房子。可以人推磨或者牲口拉磨。

石磨的历史发展

我国石磨的发展分早、中、晚三个时期:

  • 从战国到西汉为早期,这一时期的磨齿以洼坑为主流,坑的形状有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枣核形等,且形状多样极不规则;
  • 东汉到三国为中期,这时期是磨齿多样化发展时期,磨齿的形状为辐射型分区斜线型,有四区、六区、八区型;
  • 晚期是从西晋至隋唐(至今),这一时期是石磨发展成熟阶段,磨齿主流为八区斜线型,也有十区斜线型。

磨有用人力的、畜力的和水力的。用水力作为动力的磨,大约在晋代就发明了。水磨的动力部分是一个卧式水轮,在轮的立轴上安装磨的上扇,流水冲动水轮带动磨转动,这种磨适合于安装在水的冲动力比较大的地方。假如水的冲动力比较小,但是水量比较大,可以安装另外一种形式的水磨:动力机械是一个立轮,在轮轴上安装一个齿轮,和磨轴下部平装的一个齿轮相衔接。水轮的转动是通过齿轮使磨转动的。这两种形式的水磨,构造比较简单,应用很广。

当历史发展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人们巧妙地将古老技术和现代化元素结合起来,创造出了用电动机驱动的石磨,包括两种样式的石磨及片式石磨和辊式石磨。片式石磨的研磨部分分固定和转动两部分,成卧式结构,固定部分是在一长方形石头的一个长侧面上开出一个与转动部分相吻合的二分之一圆柱槽,转动部分制成圆柱体,中间凿孔穿入传动轴,半圆石槽和转动圆柱相互接触区表面刻有类似古老石磨的花纹,加上相应的遮挡传动部分形成了古新结合的产物;辊式石磨的研磨部分是辊式的圆柱体岩石,形状如同钢磨的磨辊,表面刻有类似古老石磨的花纹。

石磨与传统文化

石磨不仅是一种实用工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许多歇后语都以石磨为素材,展现了古人对石磨的观察和智慧:

  • 驴子赶到磨道里——不转也得转
  • 驴子拉磨——跑不出这个圈
  • 兜圈子——走的老道儿
  • 驴拉磨牛耕田——各干各的活,各走各的路
  • 盲驴拉磨——瞎转圈
  • 老驴啃石磨——嘴硬
  • 磨道驴断了套——空转一圈
  • 拉磨的驴——瞎转
  • 懒驴拉磨——打一鞭子走一步
  • 黄鼠狼进磨房——硬充大尾巴驴
  • 磨道的驴——听喝(自嘲服从领导。磨道:在磨台周围拉磨走的道。喝:吆喝)
  • 老驴拉磨——走不远

这些歇后语生动地描绘了石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体现了古人对石磨的深刻理解和丰富想象。石磨不仅是粮食加工的工具,更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