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一个流传千年的文学典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一个流传千年的文学典故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gzstv.com/a/729b7bbb4dd749ef8314c6da5f0458f9
"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号称"百果之王"的荔枝,美味诱人,但"日啖荔枝三百颗"的说法却引发了网友们的质疑。有人认为苏轼这是在吹牛,甚至据此诊断苏东坡会得"荔枝病"。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日啖荔枝三百颗"出自苏轼的《食荔支二首并引·其二》: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支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荔枝最早见于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写作"离支";苏轼原文都写成"荔支"或"荔子"。这首诗的大致意思是说,惠州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枇杷、杨梅、荔枝等水果相继成熟,让人流连忘返。
那么,苏轼为什么说"日啖荔枝三百颗"呢?这其实是一个典故。这个典故最早来自王羲之的《奉橘帖》:"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后来,韦应物在《答郑骑曹青橘绝句》中写道:"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黄庭坚则在《谢陈正字送荔支三首·其一》中写道:"赠我甘酸三百颗,稍知身作近南官。"在《浪淘沙令·荔枝》中又写道:"日擘轻红三百颗,一味甘寒。"
来源:人民日报
苏轼的"日啖荔枝三百颗"正是借鉴了这个典故。更重要的是,苏轼这句话的重点并不在于真的每天吃三百颗荔枝,而在于表达他对岭南生活的热爱。正如明代陈献章在《谢琴月惠荔枝》中所说:"东坡三百颗,日啖不知足。长为岭南人,千载披心曲。"
来源:央视新闻
因此,当我们读到"日啖荔枝三百颗"时,应该理解为苏轼对岭南生活的热爱,而不是真的建议大家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毕竟,短时间内大量进食荔枝确实存在健康风险。
热门推荐
在建工程的账务如何处理
关汉卿:元杂剧奠基人,通过描写女性的遭遇和命运,为她们发声
白眼球全是红血丝的五大原因及应对方法
红眼病导致眼睛脱水应如何处理
《遥远的救世主》五台山论道——逐句解析这场智慧的较量
150开头的身份证是哪里的?了解中国身份证号码的区域编码
保险315|“大消保”格局下,保险机构多措并举守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AI生成视频版权指南:全球主要国家规定与平台使用规范
吃肉就拉肚子是什么原因
港口船舶防雷怎么做?这些技术措施要掌握
一处取景地带火一座城,《黑神话:悟空》带来的文旅启示
Windows系统中USB4域间连接功能详解
重庆“村游”高峰来了 赏春花、住民宿、品民俗……
房产证更名过户,这些步骤你必须掌握!
房产证加名字要额外交税吗
汽车案件判决书公示:法律框架与实践探索
手表品牌标志:从设计到欣赏的全面解读
50-60岁的人去体检要查什么?这一项检查要重点关注
养殖这些水培植物,养不活算我输!
2025浙江政治首考引发热议:考生吐槽“笔冒烟”,这场考试究竟考了什么?
拯救濒危湟鱼青海湖如何再现半河清水半河鱼?
【塔罗牌解析】宝剑国王正位:掌控力量与智慧的象征
塔罗牌中的宝剑国王正位:智慧与权力的象征
冠心病的危险病因是哪些
探秘赛里木湖:新疆自然风光与旅行体验全记录
社交网络与Web3:数字社交的演进
骑士将退役乐福0号球衣!成功防守库里赢史上最难总冠军!欧文的2号会吗?
三十六计第二计之围魏救赵,讲述了孙膑和庞涓师兄弟的爱恨情仇
孙膑:战国时期的军事奇才
皮脂腺囊肿手术后注意事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