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一个流传千年的文学典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一个流传千年的文学典故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gzstv.com/a/729b7bbb4dd749ef8314c6da5f0458f9
"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号称"百果之王"的荔枝,美味诱人,但"日啖荔枝三百颗"的说法却引发了网友们的质疑。有人认为苏轼这是在吹牛,甚至据此诊断苏东坡会得"荔枝病"。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日啖荔枝三百颗"出自苏轼的《食荔支二首并引·其二》: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支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荔枝最早见于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写作"离支";苏轼原文都写成"荔支"或"荔子"。这首诗的大致意思是说,惠州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枇杷、杨梅、荔枝等水果相继成熟,让人流连忘返。
那么,苏轼为什么说"日啖荔枝三百颗"呢?这其实是一个典故。这个典故最早来自王羲之的《奉橘帖》:"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后来,韦应物在《答郑骑曹青橘绝句》中写道:"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黄庭坚则在《谢陈正字送荔支三首·其一》中写道:"赠我甘酸三百颗,稍知身作近南官。"在《浪淘沙令·荔枝》中又写道:"日擘轻红三百颗,一味甘寒。"
来源:人民日报
苏轼的"日啖荔枝三百颗"正是借鉴了这个典故。更重要的是,苏轼这句话的重点并不在于真的每天吃三百颗荔枝,而在于表达他对岭南生活的热爱。正如明代陈献章在《谢琴月惠荔枝》中所说:"东坡三百颗,日啖不知足。长为岭南人,千载披心曲。"
来源:央视新闻
因此,当我们读到"日啖荔枝三百颗"时,应该理解为苏轼对岭南生活的热爱,而不是真的建议大家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毕竟,短时间内大量进食荔枝确实存在健康风险。
热门推荐
言简意赅:高效沟通的关键技巧
SDR宽带自组网集群模块实现技术详解
音箱使用支架有什么好处?不使用支架会有什么影响?
关于氧化铟的30个事实
生猪供需双增的四季度——供应举足轻重,价格或下滑
牙龈炎怎么处理
力学中的各种模量概念,您都区分清楚了吗?
1e(1e-6的意思是什么)
PDF文档包含字体信息吗
早发性痴呆的“隐秘杀手”:额颞叶痴呆的警示与应对
抑郁症喉咙有异物感怎么办
如何将域名绑定到服务器上?
孕期必学3重点:助你产后瘦身SO EASY
自然对数函数:深入解析与广泛应用
对数:从历史到应用的全面科普
银行的理财产品投资风险与宏观经济周期的关联分析与预测模型研究
未停车礼让行人申诉指南:流程、材料与注意事项
加拿大签证之GIC详解
初中1000米跑步技巧(如何提升初中生1000米跑步成绩)
若美国关税搅乱市场,中国基金拟趁机逢低买入
如何区分市场趋势的不同阶段
克服社交恐惧:如何摆脱说话时的紧张与空白?
虚拟机如何挂载SCSI硬盘
曲阜小雪街道:文化产业向 “新” 而行开创文旅融合新局面
酶的分类及其功能与应用
设计十诫 | 迪特·拉姆斯与“好的设计”

怎么删除C盘没用的东西 推荐这5个方法
高纯氧化铝杂质控制技术详解
使用未经注册的商标违法吗?
北京IB学习培养学校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