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观荷节由来及各地习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观荷节由来及各地习俗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805/13/7108612_1130514905.shtml

观荷节,又称荷花生日、观莲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也有的地方在六月初六)。这一天,人们会到荷塘欣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同时还有品尝莲馔的习俗。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观荷节的由来、古代习俗以及与荷花相关的歇后语、谚语和古诗词。

观荷节由来

观荷节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也有的地方在六月初六),俗谓这一天为莲花诞辰,简称“莲诞”,又称“荷花生日”。观荷节又称荷花生日 、观莲节,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

观荷节历史悠久,据记载宋代时已非常流行。在清代的吴越一带,因遍地是湖塘溪浦,荷花满目皆是,在观莲节这天男女倾城而出,人山人海,蔚为壮观。《清嘉录》中记载:“是日 (六月二十四日) 又为荷花生日。旧俗,画船箫鼓,竞于葑门外荷花荡,观荷纳凉。今游客皆艤舟至虎丘山浜,以应观荷节气。或有观龙舟于荷花荡者,小艇野航,依然毕集。”

每到这一天,男女老少都纷纷到荷塘欣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熙熙攘攘、热热闹闹,场面很是壮观。

观荷节古代习俗

古代中国人民不但在观莲节观赏荷花,还有在这一天品尝莲馔的习俗。荷叶有一种特殊的清香味,因而被广泛用于制作食品,莲花、莲籽、莲藕自古就是制作食品的原料。早在唐朝时,人们就有在观莲节吃“绿荷包饭”的习俗。

柳宗元《柳州峒民》诗云:“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墟人。”诗中的绿荷包饭就是现今广州和福州的名小吃“荷包饭”。宋朝人喜欢将莲花花瓣捣烂掺入米粉和白糖蒸成莲糕食用,明清时则时兴用莲花花瓣酿制荷花酒,慈禧太后还把白莲花制成的酒赏赐给亲信大臣,称为“玉液琼浆”。

宋朝的玉井饭和元朝的莲籽粥,都是以莲籽为主要原料制作的古典美食。至今,人们还十分喜食用莲籽制成的美味补品。藕,更是莲中人们食用的主要部分,用藕制成的馔食花色品种琳琅满目,为古今人们所喜食。

荷叶荷花相关歇后语和谚语

关于荷花的歇后语

  1. 荷花灯点蜡———心里明
  2. 荷花池里养鱼———一举两得
  3. 荷包里装针———锋芒毕露
  4. 荷叶包鳝鱼———溜之大吉
  5. 莲梗打人———思(丝)尽情断
  6. 莲蓬结籽———心连心
  7. 莲生水中———不扶自直

关于莲的谚语

  1.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2. 人才出于贫寒家庭,莲花开在死水池中。
  3. 莲池旧是无波水,莫逐狂风起浪心。舌灿莲花。
  4. 莲花开在污泥中,人才出在贫寒家。
  5.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6. 来就来,那有望着望花开;只有划船向莲走,那有莲花跟船来。
  7. 美人舞如莲花旋,世人有眼应未见。
  8. 芙蓉自天来,不向水中去。
  9.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10.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11.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荷花相关古诗词

荷花相关古诗

莲花
宋·王迈
莲花出自於泥中,
过眼嫣然色即空。
争似泥涂隐君子,
褐衣怀玉古人风。

莲花
唐·崔橹
影欹晴浪势欹烟,
恨态缄言日抵年。
轻雾晓和香积饭,
片红时堕化人船。
人间有笔应难画,
雨后无尘更好怜。
何限断肠名不得,
倚风娇怯醉腰偏。

荷花相关古诗句

  1.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3.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李白《折荷有赠》

  4.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李商隐《赠荷花》

  5.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6.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晋乐府《青阳渡》

  7.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杜公瞻《咏同心芙蓉》

  8. 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李白《渌水曲》

  9. 四面垂杨十里荷,问云何处最花多。
    ——苏轼《浣溪沙·荷花》

  10. 藕花珠缀,犹似汗凝妆。
    ——阎选《临江仙·雨停荷芰逗浓香》

除此之外,还有“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杜甫《狂夫》等诗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