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土拨鼠疑为野生旱獭,专家:旱獭是鼠疫主要宿主
网购土拨鼠疑为野生旱獭,专家:旱獭是鼠疫主要宿主
随着电影《哪吒2》热映,片中憨态可掬的土拨鼠形象走红网络,引发了一波网购热潮。然而,近日一位博主在网购土拨鼠后发现疑似野生旱獭的事件,不仅引发了公众对鼠疫传播的担忧,也暴露出异宠市场中存在的诸多乱象。
近日,博主@问问雯雯在某电商平台购买了一只标称“宠物土拨鼠”的动物,但收到的动物却眼周溃烂,带有腐臭味,与商家宣传的“亲人”形象大相径庭。更令人担忧的是,有专业人士指出,该动物疑似为可能携带鼠疫杆菌的旱獭。
事件曝光后,引发广泛关注。有网友指出,旱獭是鼠疫的主要宿主之一,传播风险极高。面对质疑,博主表示已联系商家退回,但土拨鼠作为活物属于邮政规定的限制寄递物品,个人快递寄送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上海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回应称已接到相关举报,正在核实调查中。同时表示,“即便是野生旱獭,也只有一定的感染鼠疫几率,并非必然携带”。目前,涉事商家已下架相关商品。
萌宠背后的“品种陷阱”
土拨鼠并非单一物种,而是草原犬鼠与旱獭的统称。我国允许作为宠物饲养的多为北美引进的黑尾草原犬鼠。而旱獭则是松鼠科下的一属,在全世界范围内共有15种物种,我国有四种旱獭,其中喜马拉雅旱獭分布面积最广,数量最多,分布区域与热门旅游景区重合度高,因此经常“出镜”。
相关资料显示,野外偶遇率最高的喜马拉雅旱獭是我国发现的鼠疫杆菌主要自然宿主之一,鼠疫是甲类传染病,传播性强,致死率高。国家应急广播曾发文提示,如果在野外遇见旱獭,千万不要近距离接触、投喂,一定要保持安全距离。
记者调查发现,电商平台部分商家存在明显的品种混淆现象。部分商家以“土拨鼠”为关键词售卖动物,但详情页未明确标注品种,价格在800元到2800元不等。记者咨询了部分商家均表示其所售卖土拨鼠为人工养殖,但当要求查看许可证时,遭到了拒绝。
个人饲养的灰色地带
尽管我国未全面禁止饲养土拨鼠,但合法性需满足多重条件。如欲人工养殖繁育土拨鼠,应需办理以下手续:
- 养殖证(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对于驯养繁殖可人工养殖的野生动物,如土拨鼠,必须办理此证。
- 陆生野生动物经营许可证(人工繁育许可证):在达到可以经营条件后,需要办理此证,以获得人工繁育的合法资格。
- 工商登记及备案手续:包括申请设立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等,确保养殖活动符合工商管理规定。
- 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如果养殖项目可能造成环境污染,需要办理环评手续,并配套建设污染防治设施。
- 排污许可证:根据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可能需要办理排污许可证,以符合环保要求。
- 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申请,确保养殖场的动物防疫条件符合国家标准。
像博主“问问雯雯”这种在网上自行购买,无证饲养土拨鼠的情况并不符合土拨鼠的饲养条件。而这场“土拨鼠风波”中,口口声声保证“人工养殖”“疫苗齐全”的商家也资质成谜。在博主晒出的聊天记录中,这位商家从头到尾都未出示任何土拨鼠饲养的相关证件。
蒋洪博士表示,旱獭属于涉疫野生动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管理,严禁私自买卖,私自运输、无证饲养。无论该商家有没有相关饲养资质,将土拨鼠卖给不具有饲养资质的个人的行为显然并不合规。
疾控专家敲响警钟
争议背后,公众对鼠疫的恐惧不容忽视。历史数据显示,我国近年多起鼠疫病例与旱獭直接相关。多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通告称,旱獭所携带的菌株是我国已发现的菌株中致病力最强、最容易导致死亡的菌株。随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包括旱獭在内的各类野生动物种群数量逐年增多,游客们在草原上见到和接触旱獭的机会也变多了。但接近、投喂、触摸旱獭都是非常危险的举动。人们对鼠疫没有天然免疫力,如有接触、剥食和携带鼠、旱獭等动物行为,会增加感染鼠疫的风险。为了最大限度降低人间鼠疫疫情,近年来,青海省多地对旱獭密度调查超过国标的地区开展保护性灭杀。
蒋洪博士表示土拨鼠作为多种病原体的携带者,其皮毛可能携带有多种病毒,最好请专业消杀公司对土拨鼠停留过的环境进行充分消毒,以保障自己和身边人的安全。
一只土拨鼠,掀开了异宠市场乱象的冰山一角。当影视热度裹挟消费冲动,法律与科学的“安全绳”更需绷紧。或许正如网友所言:“爱它,就让它属于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