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人事变动新趋势:主动调整和团队化转向
公募人事变动新趋势:主动调整和团队化转向
公募基金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人事变革。2025年以来,已有57位基金经理离任,其中嘉实基金离任人数最多,达8人。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基金经理离任人数持续高位,但2023年和2024年的离任率却是近十年来最低的两年。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公募基金行业从"明星基金经理"模式向团队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的新趋势。
2025年基金经理离任情况
截至2月26日,2025年以来,市场上已有57位公募基金经理离任,过去3年(2024年、2023年、2022年)同期这一数据分别为44位、39位、47位。
其中,今年以来,基金经理离任人数最多的是嘉实基金,以8人位列第一;紧随其后的是国泰基金和永赢基金,基金经理离任数均为3人;位列第三位的包括工银瑞信基金、平安基金、信达澳亚基金和德邦基金等4家基金公司,离任人数均为2人。
嘉实基金近期人事变动尤为引人注目。2025年2月26日,嘉实基金发布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基金经理洪流卸任其管理的全部4只基金(包括嘉实品质优选、价值成长混合、瑞虹三年定开、阿尔法优选混合),离任原因为个人职业规划或内部调整。自2024年12月以来,洪流在嘉实基金管理的9只基金陆续增聘基金经理。截至目前,洪流已卸任其管理的全部基金产品的基金经理职务。
洪流最新管理规模36.35亿元,2021年二季度末其管理规模一度达到334.61亿元。Wind数据显示,其管理产品年化回报7.42%,近三年回报-33.31%。其卸任后产品由吴越、刘杰、李涛等接任。
从基金经理离任率来看,永赢、平安、嘉实、创金合信、国泰、大成基金在近一年的基金经理离任率(截至2月26日)都超过了10%。
行业转向团队化发展
业内人士分析,近年来基金公司的人事变动可能与公司推动团队化投研体系、降低对单一明星经理依赖的战略有一定关系。例如,嘉实基金在团队增聘与业务调整方面展现出明显趋势:
2月6日,嘉实民安添岁稳健养老FOF增聘赵迁为基金经理,与张静共同管理。赵迁拥有风险管理与量化投研背景,曾管理多只养老目标基金,此举旨在结合资产配置与量化分析优势,提升产品风险控制能力。
2月24日,嘉实方舟一年持有期混合(016824)原基金经理张庆平(因业务调整)、顾晶菁(因个人原因)离任,由李欣和轩璇接任。李欣具备精算师与券商研究背景,显示出公司对跨领域复合型人才的重视。
1月17日,嘉实致兴定期纯债债券(005670)原基金经理赵国英因业务调整离任,由张文佳接任。张文佳在中欧基金积累宏观策略研究经验,或助力嘉实债券投资策略优化。
这些人事变动反映出嘉实基金正推进团队协作,减少对个人的依赖,与行业"去明星化"趋势一致。新任基金经理背景多元,反映公司对量化策略、风险控制及跨资产配置能力的强化。
十年变迁与未来展望
近十年来,公募基金经理的总人数从2015年的1237人增至2024年的3951人。2021年以来的近4年,每年基金经理离任人数均超过300人,其中2024年达到359人。然而,2023年和2024年的离任率分是9.09%和8.42%,是近10年来基金经理离任率最低的两年。
这表明,尽管基金经理离任人数持续高位,但离任率却在下降,这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低迷的市场行情增加了基金经理自主创业的风险和难度;日趋严格的监管政策,特别是离职静默期制度的实施,有效规范了基金经理的流动行为。
值得关注的是,基金经理离职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个人原因、公司内部调整、业绩不佳、公司薪酬福利和职业发展。而离任基金经理的去向也呈现新趋势:以往明星基金经理离职后"奔私"是主流,但近年来,基金经理的去向更多是在公募基金管理机构之间流动。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公募基金行业正在采取系统性应对策略:着力构建体系化、平台化的投研模式;创新激励机制,通过长效激励计划增强核心人才的稳定性;严格执行监管要求,完善人才流动管理制度。这些举措将有助于公募基金行业构建更加健康、可持续的人才生态,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