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当AI遇上论文,如何把握“辅助”分寸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当AI遇上论文,如何把握“辅助”分寸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50227A06VTC00

随着DeepSeek热度的持续攀升,人工智能相关话题再次引发关注。近日,社交媒体上关于如何在学术中规范使用AI的讨论登上热搜。本文将探讨AI在论文写作中的应用现状、全球高校的相关规范以及如何正确使用AI作为辅助工具。

当论文写作撞上AI

据相关媒体报道,第三方机构“麦可思”对3000多名高校师生的问卷结果显示,近六成高校师生每天或者每周多次使用生成式AI。而大学生在使用生成式AI时,有近三成主要用于写论文或作业。

在实际操作中,AI能快速检索大量文献,帮助学生梳理研究思路,还能对语句进行润色,提升论文的语言表达。然而,部分学生过度依赖AI,甚至直接复制AI生成的内容,像利用AI伪造研究数据等不当或学术不端行为也时有发生,引人担忧。

全球高校为AI使用“立规矩”

面对这些问题,很多高校都在试行或出台相关规定办法,用来规范学生对AI工具的使用。有高校甚至明确发出“AI禁令”。

前不久,复旦大学发布《关于在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中使用AI工具的规定 (试行)》,明确提出 “六个禁止”,对AI工具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过程中的使用进行详细规范,包括禁止使用AI工具进行研究方案设计、创新性方法设计、算法(模型)框架搭建等多个方面。

相关报道显示,北京邮电大学等不少高校也在试行或出台相关规定或办法,对学生借助AI进行论文写作的行为进行规范。

同样,在英美等高校中,随着AI工具在学术领域的广泛应用,许多大学已开始制定具体的规定和政策,确保AI技术的使用不违反学术诚信并符合学术要求。美国哈佛大学《哈佛写作手册》也对AI工具的使用作了明确规定,要求任何利用AI工具生成的内容都必须在学生提交的作业或论文中明确标示,学生不能将AI生成文本视为个人原创,不能将AI作为“代写”工具。

明确AI“锦上添花”作用

面对这一问题,或许需要明确的是AI在论文写作或作业中的定位,即辅助工具,而非主导力量。从技术层面上来看,虽然目前有检测AI生成内容的工具,但检测效果仍有待提高。目前国内有多个团队正在从不同方向发力,进行AI论文反识别的检测研究。

业内相关专家表示,强化师生的AI素养也非常重要,应引导师生正确认识AI的工具属性,理解其功能和技术边界,不断推动其AI素养的提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