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王阳明心学之——致良知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王阳明心学之——致良知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3P0HL3B05566NNO.html

《孟子·尽心上》有言:“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礼记·大学》中亦有“致知在格物”之说,其中“致知”即指致内心的本心良知。基于此,王阳明提出了“致良知”的核心思想理念,将其作为指引人们具体行为的方法准则。

王阳明学说中的“良知”一词来源于《孟子》,指的是人的主体思想意识,一种本体行为;而“致”则源于《大学》中的“致知”,有抵达、达到之意。“致良知”强调的是通过人的具体实践行为而达到心中的本心良知,以此实现知与行真正意义上的辩证统一。

“致良知”主要包括立志勤学、立心修德、事上磨炼、兼知兼行四个方面内容。首先,立志勤学,在王阳明看来,“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立志是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人们只有加以勤奋学习,才能实现心中目标。其次,立心修德,一个人的品德是其内在的根本,它指引着人们的判断和行为,人们只有内心向善,才能行久致远、行稳致远。再次,事上磨炼,是指良知、品德、修养不仅仅只停留在思想层面,更需要通过具体行为磨炼自我,实现自我。最后,兼知兼行,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王阳明看来,良知之心人人都有,致良知就是将内心本真付诸于具体事物。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一理念不仅体现在个人修养上,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处事原则。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